返回

第五十九回 下 宋高宗称帝应天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九回 下 宋高宗称帝应天府 (第2/3页)



    赵氏者,是暗指康王赵构。孟子者,是暗指孟太后。其用意是把大事交付于康王赵构和孟皇后了。

    张邦昌僭位之后,遂尊孟皇后为宋太后。迎居于元符宫中,接受百官朝拜。

    金国粘罕、宗望二帅率军北撤,胡舜陟、马伸,吕好问等人又劝张邦昌把政事归于孟太后,一切应听孟太后的旨意而行。张邦昌看到众意难违,遂又上尊号元佑皇后,迎入禁中,垂帘听政。

    元佑太皇初闻康王在济州,即遣尚书左、右丞冯澥、李回及其兄之子孟忠厚持书前往相迎。又命副都指挥使郭忠苟率领所部为护卫,另令御营前军副统张俊率军于道相迎。此外,又以手书播告天下。后来又听得康王赵构已经到了归德,即派宗室赵士(?)及内侍邵成章奉圭宝、乘舆前住相迎。

    再说康王赵构泥马渡河,逃脱了金兵的追捕,恰逢相州知州王伯彥率兵来迎。康王赵构见了,这才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遂把泥马相渡的异事告诉了汪伯彥。

    汪伯彥听了,喜之不尽,说道:“此乃大吉之兆,天不亡宋,大王也当发奋努力。”遂同至相州,赵构对汪伯彥说道:“他日如见皇上,当以京兆尹推荐于公。”自此之后,汪伯彥开始为康王赵构所知。

    在相州,岳飞因刘浩的推荐而见到了康王赵构。赵构命岳飞往招义军首领吉倩,吉倩率领三百八十八人来降,岳飞遂以此功被封为承信郎。

    岳飞字鹏举,乃相州汤阴人。传说岳飞出生之时,有大禽如鹄,飞鸣岳家房屋之上,因取为名。未及满月,大河于内黄决堤,洪水湍湍而至。岳飞之母姚氏抱着孩子坐于瓮中,随波逐流,飘至岸边,幸免于祸,人人以为异事。

    岳飞少有气节,沉厚寡言。家虽贫穷,但矢志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和《孙吴兵法》。天生强壮,身有神力。还在少年之时,就能挽弓三百斤,弩八石。曾经拜周同为师,尽得其射艺。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周同死后,岳飞每逢朔望之日,必至其墓设祭哭之。他的父亲岳和见了,说道:“我儿仁孝如此,将来若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必然会循国死义”。

    岳飞相遇赵构之后,开始了他百战沙场的戎马生涯。

    靖康元年的闰十一月,殿中侍御史胡唐老对宋钦宗說道:“康王奉使到了磁州之后,为士民所留,此乃天意,请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以率天下之兵入援。”

    何栗亦以为然,遂草诏稿献于宋钦宗。宋钦宗命募敢死之士,遂得阖门祗侯秦仔等四人。秦仔等人密携蜡丸之书,冒死冲出金人重围,抵达相州。见了康王赵构,于顶发中取出密诏相付。密诏敕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中山府知府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并令其尽起河北之兵,火速入卫。

    康王赵构读罢诏书,哽咽不止。军民得知此事之后,亦感动而泣。

    十二日,康王赵构在相州开设大元帅府,招募兵卒,得众一万余人。分为五军而进,遂至大名府。

    其时,副元帅宗泽率兵两千余人急趋李固渡。连破金兵三十余寨,履冰渡河,来见康王。说道:“京城被围日久,宜速入援,不可迟缓。”

    不久,信德府知府粱扬祖率领三千人马而至。麾下另有张俊、苗傅、杨沂中等将,兵威稍振。

    正在这个紧急关头,宋钦宗又遣签书枢密院事曹辅携蜡书密诏而至,诏书道:“金人攻城不下,方议和好,可屯兵近甸,毋动。”

    汪伯彦等人皆信之,只有宗泽一人说道:“金人狡谲,是打算延缓我兵而已。君父之望入援,何异饥渴。宜急引军直趋澶渊,次第进垒,以解京城之围。万一敌有异谋,则我兵已在城下了。”

    汪伯彦等人难之,奉劝康王赵构派遣宗泽率兵先行。从此之后,宗泽就不能参与元帅府的谋议了。而康王赵构听从汪伯彦、耿南仲之言,移师东平。

    靖康二年春正月,宗泽率兵从大名府出发,一路过关斩将,十三战皆捷,顺利地抵达开封府。即时遣人送书与康王赵构,劝其调移诸路兵会于京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