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八回 上 真作假李若水捐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八回 上 真作假李若水捐躯 (第2/3页)

象的还要糟糕的多。

    萧庆看到宋徽宗默不作声,便说道:“此事还望陛下早做决定,以陛下之故,导致了汴京的洗城之灾,陛下也就要变成千古罪人了。”说罢,告了一声辞,便扬长而去。

    此后,金人又不时的传出风声,要宋徽宗去金营面见粘罕、宗望二帅,商谈和议之事。

    宋徽宗召集群臣议事,大臣们大多缄口不语,只有范琼却一个劲地奉劝宋徽宗出赴金营,以为以一个人之安危而挽救满城百万生灵的涂炭之苦是值得的。

    其实,范琼暗中与金人常来常往,非常密切。他已经不认旧时主人,而打算投靠金人,以金人为新的主人了。

    只有张叔夜真心实意地相谏道:“前几天钦宗皇帝一出而难归还,如今,陛下决不可轻易再出。臣当率领精劲兵卒,掩护大驾,突围而出,也许会求侥幸于万一。如果老天果真不庇护大宋,死难于国事,也比身陷夷狄苟且偷生好的多呀。”

    宋徽宗听了,迟疑不决。遂退居宫中,闷闷不乐。

    宋徽宗看到金人一再催逼,自知不免。思之再三,便欲饮药而死。

    其时范琼恰好就在他的身旁,急忙将盛药的玉碗夺下,掷之于地,说道:“陛下一走,一切也都解脱了。可是,将这满城数百万生灵,都又置于何地!”

    宋徽宗听了此言,长叹一声,泪如雨下。范琼趁机逼迫宋徽宗与皇太后乘坐犊车出宫,宋徽宗犹然迟疑未决,吴并、莫俦二人又手持金国帅府催迫文字而至。宋徽宗被逼无奈,只好与皇太后相持痛哭,相继登车。王时雍、范琼等人亦趁机催迫亲王、公主、驸马、后宫诸妃及六宫有位号者随之而行,只有元祐皇后孟氏以废居私地而获免。

    其时汴京留守王时雍及吴并、莫俦等人也都见风使舵,投靠了金人。特别是吴并、莫俦二人,频频奔走于金营之中。不辞辛苦,替金国二帅传递意旨,被京城人骂为“捷疾鬼”。真是一针见血,刺入骨髓。

    宋徽宗及后宫诸人出城的这一天,又值风雪大作,天气晦暗。百姓夹道相送,哭声载道。出了城门,连犊车也难以行走,遂又改乘竹轿。

    到了金营,见了粘罕和宗望。宋徽宗到了这种地方,也就无所忌惮,厉声责之。粘罕、宗望听了,也都默然而无所言。再问萧庆之时,萧庆则避而不见。

    过了一会儿,金人引宋钦宗前来拜见宋徽宗。父子在这种环境之下相逢,真是百感交集。人生的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禁不住放声号哭。

    宋徽宗悔恨交加地说道:“你若听老夫之言,不会遭到今日之祸。”原来,宋徽宗当初也曾劝过宋钦宗出城避难,却为何栗所阻未能成行。此时思之,真是追悔莫及。

    当初,金人暗中从内侍郑述那里获得了宋宗室诸王、皇孙、妃嫔、公主之名。至此,传檄开封府府尹徐秉哲尽取之。徐秉哲奉办此事,不遗余力,也想尽了种种办法。传令汴京城内,五家为一保,毋得藏匿,否则要以连坐之罪严惩,前后共得三千余人。

    徐秉哲遂命人押送,并以衣袂相互牵连,亲自送往金营。

    其时,有小崔才人和宋徽宗幼子广平郡王藏于民间,已经五十多天了,金人亦不过向。有从官馈之以食,苟延时日。但为人所发,也难避免。共计有王公如郓王赵楷等二十四人,嫔嫔如王夫人等十六人,帝姬十五人,诸姬一千三百余人。

    其时甘为金人耳目,不遗余力而卖命者,还有内侍郑平,他将宫中珍玩全部告知金人。内侍郑述列具宗亲名姓,徐秉哲即以所具名姓搜索。王时雍为金人搜索妇女不遗余力,被京城人骂为“金人外公”。

    但尽管为此,宋室宗亲之中,还有七百余人依然藏于民间,被保护了下来。

    宋徽宗到了金营之后,也被拘留起来。在青城的居处极为简陋,室内仅有一张破旧的木床,另外还有两张小凳子而已。每日潸然独坐,愁闷不堪,真是度日如年。

    何栗为了使宋徽宗打发每日难熬的光阴,遂建议赋诗遣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