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七回 下 颁密诏金太宗废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七回 下 颁密诏金太宗废赵 (第2/3页)

惑之。今国家帑藏既空.编民一妾妇之饰,一器用之微,无不输之公上。商贾绝迹,不来京邑,区区岂足以偿需索之数。有存社稷之德,活生灵之仁,而以金帛之故,留质君父。是犹爱人之子弟,而辱其父祖,与不爱无择,元帅必不为也。愿推恻隐之心,存始终之惠,反其君父。班师振旅,缓以时日。使求之四方,然后遣使人奉献,则楚封陈之功不足道也。”

    粘罕和宗望见信之后,派人以马将徐揆载至营内,反复诘难。徐揆高声抗论,言辞激烈。粘罕、宗望看到徐揆不为所屈,传令将其杀之。

    粘罕、宗望将宋钦宗降表派人送于金太祖吴乞买之后,还在等待着他的答复。尽管不时的会传来一些消息,有时听说知枢密院事刘彦宗的态度比较明朗,他请金太宗吴乞买还是继立赵氏为皇帝为宜。但据说金太宗吴乞买并没有马上做出反应,既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反对。

    对于是废还是立赵氏的这一件事情上,粘罕和宗望所代表的元帅府是有明确的意见的,并将自己的意见极为秘密的禀告了金太宗吴乞买。

    其实宗望和粘罕所代表的元帅府有着极大的战略目标,这种战略目标从最初的攻取燕山到后来的索取三镇,以至再次攻破汴京提出了画河为界,这就是前期实现他们这个战略目标的基本过程。无疑,画河为界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为此,他们向金太宗吴乞买提出了拥立异姓为王的建策。

    粘罕和宗望的拥立异姓为王,实际上可以说是实现逐渐灭亡宋朝的高级战术手段。将来,这个异姓皇帝的作用是在对宋战争之中充当马前卒,而在对金国的关系上,应该是地地道道的傀儡政权。

    当然,到底是废还是立,这个决定最终还是得由金太宗吴乞买来做出。现在,粘罕和宗望等待的就是金太宗吴乞买所作出的这个决策。他们之所以将宋钦宗托辞从皇宫之中请了出来,又之所以把他软禁在青城,就是一种应对将来局势变化的强有力的策略。在口头上,他们要有使宋朝君臣足以相信的托辞,这就是应该交给他们的金银数量还远远不够。

    对此,宋钦宗信以为真。他曾遣人告诉朝廷大臣道:“朕拘留在此,等到金银数足,方可返归。”而朝中大臣也信以为真,于是,又增加了二十四员侍从郎中,再行搜刮。又分遣诸人搜掘皇戚宗室、内侍、僧道之家。前后共历八日,闹的满城风雨,人心不安。共得金三十万八千两,银六百万两,绸缎一百万匹。

    教坊之中人及内侍蓝忻等人向粘罕和宗望告密,以为还有窖藏金银,犹然未被搜出。二帅听言,愤怒之极。宋开封府官员闻说粘罕和宗望动怒,惊慌失措,马上立了新的赏限,遂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规模搜刮。这一次时间更长,前后计十八天之久,在城内又搜得金七万两,银一百四拾万两,缎四万匹,送于军前。

    但是,这一数量与金人所欲索取的数量依然相差太远。粘罕和宗望见了,大失所望,余怒未解。于是,迁怒于宋朝的一班官员身上。

    原来,粘罕与宗望将宋钦宗拘留于青城之后,并以索取金帛为由,扬言道:“如今议和已定,只要所索金银够数之后,就会立即送天子还宫。”

    初时,户部尚书梅执礼与宗室子弟赵子昉、閤门宣赞舍人吴革等人暗中相结,打算募集兵勇,乘夜突袭,夺取万胜门,再袭击金帅营帐,劫夺宋钦宗而归。但与留守王时雍商议之时,王时雍的意见却并不一致。在这之后,王时雍、徐秉哲又暗中指使范琼,将梅执礼之谋到处传说,并秘密地告知了粘罕。梅执礼看到事情已经暴露,也就放弃了这个意图。

    金人以宋钦宗为质,大索金银,梅执礼与同列陈知质、程振、安持等人负责搜刮金银之事。四人感到民力已经疲困不堪,遂相与商议道:“金人贪得无厌,无有止境。当今之计,即是铜铁也不能给他们了。即使以军法治罪,也不能满足他们的贪欲。”

    可是,宫中宦者却挟着往日的私怨,而对金帅粘罕和宗望说道:“城中总计有人口七百万户,索取金银者百中还未及一。如今粮食急缺,只要允许以金银换取粟麦,那些手头还有金银的人就必然会露出马脚来了。”金人依计而行,果然有所收获。

    金帅粘罕闻之,勃然大怒,遂将梅执礼、陈知质、程振、安持等四人传唤而至,当面斥之。梅执礼说道:“如今天子蒙尘,臣民皆愿相效而死。虽然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计,哪里还有什么金银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