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六回 上 借六甲驱敌成虚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六回 上 借六甲驱敌成虚话 (第2/3页)

途路程也就远了许多,所以迟来几天也是应该的,何必去分孰先孰后呢。”

    粘罕问道:“二太子早来数日,但不知汴京城的守卫如何?”

    宗望说道:“初来之时倒也经历了几次激战,但宋人欲破城下之兵的愿望没有实现。现在反倒安静了许多,再也没有一点声息了。”

    粘罕说道:“面对这样的局势,不知二太子有何高见。”

    宗望说道:“元帅率兵至此,金国的精兵强将全部聚于汴京城下了。这一次我们一定要攻破汴京,也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粘罕说道:“二太子所言不差,但破城要有口实,切不可使得宋朝君臣上下一心,拧成了一股劲,那就不好办了。我们还是老套路,一面与之讲和,又以重兵迫之。这样,我们所有的目的就都能够达到。”

    二人议定之后,遂遣刘晏为使者,要宋钦宗出面会谈结盟。

    自从唐恪、耿南仲遣还东南两路勤王之兵以后,四方再无一人而至汴京。金兵长驱而薄城下,宋钦宗似乎翻然而有所醒悟,遂罢免了唐恪的宰相职务,而任命何栗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何栗虽然反对议和割地,但也只是一个难以成事的庸俗之才。

    其时计点城内兵马,共有卫士七万人。遂以一万人为一军,共为五军,命姚友宗、辛永宗统领,以五万七千人分守汴城四壁。与此同时,又遣使出关召兵增援京城。

    其时仅仅知道康王并没有去见金帅宗望,暂时还留在黄河以北。但因道路阻塞,音信难通。何栗献策请任康王为大元帅之职,并秘密起草诏稿献之。

    宋钦宗听信其言,乃以康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任陈遘为兵马元帅。以宗泽、汪伯彦任副元帅,以张叔夜为邓州知州。又在四道置帅,以张叔夜为南道都总管。

    张叔夜接到宋钦宗手札,促其入卫京城。于是立即调集兵马,自将中军。以其子张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共计三万人马,翌日上道。

    原来,张叔夜子嵇仲,乃是侍中将耆之孙,年幼之时即喜欢谈兵,后以张耆之孙而被任为兰州録事参军之职。

    兰州本为汉时金城郡,地最极边,特借黄河为固。每年冬季,黄河结冰而合。那时为防羌人犯边,只有严兵把守,士不解甲者长达累月。

    张叔夜说道:“如此之法,并非长久之计。不以险隘要地设防,如果敌骑强渡黄河,其志得逞,那我们就只有坐以待毙了。”

    其地有一座山,名叫天都山,乃为险要之地,介于五路之间。羌人入寇,必然先到此处会集,然后商定用兵所向。羌人每当于此集合之时,则五路闻之皆悚。

    张叔夜考察了天都山的地理环境特点,筹划攻取之策。后来,果然依张叔夜之计,攻取了天都山。并在其处修筑堡寨,设兵布防,名为西安州。从此,兰州的周围再没有羌人之患了。

    在以后的岁月里,张叔夜又数历军阵,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张叔夜进兵增援京城之时,粘罕已经分遣大将赛里、银术可分别进入汝州和邓州之境,银术可还在一次遭遇战中斩杀宋将李操等人。金兵游骑所至,随时可见。

    张叔夜率兵进至尉氏,与金人游骑相遇,遂转战而行。十一月底,张叔夜经过了一路的艰苦搏战,终于抵达汴京城下。宋钦宗登上南薰门而见之,看到军容甚整,极为欣然。

    入见之际,张叔夜以为金虏兵锋方锐。请象唐玄宗之避安禄山那样,暂避襄阳,然后再等待机会前往长安,以图恢复。宋钦宗听了,点头称是,遂加任其为延康殿学士之职。

    闰十一月初,宋钦宗又一次登上城头。这时,张叔夜陈兵于玉津园,开家光亮,士气极高。张叔夜统领所部,拜舞城下。宋钦宗见了,更为高兴,遂令率兵入城。

    就在张叔夜率兵入都的时候,金帅粘罕、宗望又发兵对汴京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连续数日攻打了通津、朝阳二门。第一天,宋都指挥王宗楚战败而遁。第二天,宋统制官高师旦临战死之。第三天,张叔夜率军出战,激战四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