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 下 巧计谋粘罕败宋援 (第3/3页)
就好象是在我的心头插了一把尖刀,叫人难以忍受。所以,当孙翊领兵攻取雁门的时候,就成了我的心腹之患。他若率兵直捣西京大同,必然会把我们逼入两难之地。大同是我们的后方,将士的家小都在那里。我们是分兵去救呢,还是不救?救也好,不救也好,都是一道难解之题。如今,他自己找上门来了,我们就可以从容地与之周旋。”
孙翊率军兵临太原,直至城下安营扎寨,与金军相距甚近。粘罕看到宋军部伍整肃,士气极盛,心中却也不敢有半点的松懈。次日两军接战,从清晨直战至傍晚,各有伤亡,胜负未分。暮色降临,双方各自鸣金收军。
又隔一日,孙翊又率部挑战,粘罕亦以军应战。孙翊抖擞精神,把一个灿烂耀眼的银枪舞的就象梨花乱落,冷风飕飕。粘罕看到金将有些招架不住,连忙命令鸣金收军。次后一连数日,金军只是紧闭寨门,任凭宋军百般叫骂,只不出战。这一日,粘罕忽然大开寨门,率军而出。孙翊早已按捺不住火爆的性子,当一听营垒门外有金军的金鼓之声,立即披挂上马,率军冲出寨门。
两军对阵,正要交战之际,忽然看到金军向两翼退去,从军中推出两三千名百姓,这些百姓呼儿唤夫,其声哀婉凄惨,令人不忍視听。原来,孙翊所部将卒多为朔、代二州之人。粘罕看见孙翊果毅善战,在阵前难以取胜,就想出了这样一条计策。派兵将朔、代一带百姓俘掠而至,临至交锋之际,以武力把这些百姓逼出阵前,以动摇宋军的军心。
粘罕的这一招果然十分有效,孙翊所部将卒和这些百姓大都熟识,且又沾亲带故。当他们看到亲人们被逼至此,真是肝肠寸断,当下纷纷溃去,不敢再战。孙翊镇压不住,只有单枪匹马,拼死力战,终被金人所围。孙翊杀红了眼,竟不知突围而走,最后战死于乱军之中。
折可求率部从府州出发,渡过了黄河,经由岢岚,到达宪州。这时他才知道孙翊并没有如约相等,心中不由得焦急万分。他本来也打算从天门关入援,可是到了关前,看到金兵守关甚严,攻之两日,难以攻破。原来粘罕已经侦知折可求率领两万府州兵来救太原,早已派兵加强了天门关的防守。
折可求攻关不得,不敢在关下迁延时日,便折向西南而行。翻山越岺,从松子岺道而出,抵达交城。这时,宋军将卒经过十多天的跋山涉水之苦,已经是困顿劳累,疲乏不堪,非常需要时间来作休整。
娄室听得折可求举兵来援太原,来见粘罕,说道:“都统,又一个有勇无谋的宋将来了。”
粘罕听了,说道:“你是说,折可求和孙翊一样,犯了兵家之大忌?如果宋取围魏救赵之法,我军就得顾此失彼,难以兼顾了。”
娄室说道:“从府州渡河向东,途径武州、朔州,直捣西京大同,皆是坦途大道,更无关隘阻拦。倘若折可求取此上策,则胜败难以预料。如今折可求弃此上策不用,而要长途奔袭,以解太原之围。如今已破孙翊,折可求虽然有二万之众,但天门关天险难破,势必绕道而至交城。我军若于交城待敌,以逸待劳,必然稳操胜券。”
粘罕说道:“拔离速和突葛速之军离交城不远,可就近布署待敌。”
折可求率兵到了交城,正欲安营,忽然之间听得金鼓齐鸣,喊杀连天。只见拔离速率领金兵从东杀来。折可求急忙分兵迎战。正在酣战之际,又听得西面杀声又起,却是突葛速率兵杀到。折可求以疲惫之师,那里敌得住金军的两路精兵?当下拔离速和突葛速各率本部兵马,杀出杀入,将宋军冲了一个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折伤大半,遂败溃而去。至此,太原城依然处于金人的重兵围困之中。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