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七回 下 困孝纯粘罕围太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七回 下 困孝纯粘罕围太原 (第2/3页)

 这天半夜之时,他将二子史嵇古、史嵇哲呼至跟前,满怀沉痛,对他们说道:‘说来已经晚了,过去,我曾经多次对当事者说过,雁门控制一道,非常险要,应该选择良将,并增派兵力,加强这里的防守,以预防未形之患。若不如此,一旦遇到战事,那就无所措手足了。’言虽切直,可当事者却都当成了耳边之风。如今大敌当前,不幸被言中。重围既固,外援不至。虽然城内兵民竭力防守,但也仅仅是拖延时间罢了。以我预计,明日此城必破。城破之际,也就是为父为国尽忠之时。你们兄弟俩也不要以妻子儿女为念,做出有负国家的事情。”兄弟俩听言,皆都感奋而泣道:“我兄弟别无他想,只知听从父命而已。”

    次日,正在激战之际,二十多名蕃人兵士一拥而上,将守将李嗣本擒获,并乘机大开城门,迎接金人而入。史抚父子三人力战突围,终因众寡不敌,死于城墙底下。

    金人三日之间,连破三州。远近闻之,莫不畏之如虎。粘罕率兵抵达忻州,却见宋朝忻州守将贺欢大开城门,张乐而迎。原来贺欢听说朔州、武州、代州相继陷落,自知难守,便已经打算不战而降。粘罕见了,大喜过望,遂令军中,所有兵帅,都绕城而过,不得擅自入城,违令者斩。

    从忻州通向太原的途中,还有一道险关,名叫石岑关,形势十分险要,为太原以北的第一道要冲。在宋、辽战争中,石岭关成为双方必争之地。辽兵只要攻破石岭关,便可以长驱

    南下,直达太原。宋兵只要坚守住石岑关,便可以遏制住辽兵的势头,即使其再有强大的骑兵,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石岭关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由此亦可见一斑。

    宋朝镇守太原的守臣张孝纯自从童贯从太原逃逸之后,虽然对平日作威作福的童太尉的作为颇有微词,但作为身负重命的守疆大臣,他依然下定了固守太原的决心。金兵进入朔、武、代、忻之境的消息相继传来,张孝纯十分敏锐的目光已经注意到了石岭关的防守的重要意义。

    他命令部将冀景率领劲兵前往增援,冀景以将少兵弱为辞,不敢前往。张孝纯说道:“将少可以增加,兵弱也可补充,但金兵已经入侵,为国效力的责任不可推诿。”又命耿守忠率领本部八千精兵为助,冀景再一次推辞,声言自己不敢担当此位,并言明自己对守住石岑关并无自信。张孝纯听后,心中颇为不快,说道:“要兵给兵,要将给将,大敌当前,岂能再三推诿!军令已出,不能有所更改了。”

    冀景迫不得已,只得硬着头皮率兵前往。不过,他的心里还是没有下定死守石岑关的决心,只是费了一番心计,派遣耿守忠率其所部八千之众当其前面。这种未曾接战而先自安排自己逃路的兵力部署,也给耿守忠及其所部带来了不良的负面影响。耿守忠虽然在表面上不说,但在心中却也开始犯了嘀咕。

    宋兵到了石岑关,还没有将兵力部署停当,金兵已经蜂拥而至关下。耿守忠见敌军战马如云,兵卒如蚁,旗甲鲜明,军势强盛。虽然未曾交战,心中却早已怯了三分。便也不往报冀景,私自作主,大开关门,将金兵迎进关来。冀景远远看到金兵就象潮水一般涌进关来,便也不假思索,“三十六计,走为上策”,遂单骑而遁。返回太原。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耿守忠身上,说他向金人献了石岑关。

    张孝纯闻之,大惊失色,急忙部署兵名登城防守。这时,粘罕所率领的大军已经源源不断而至太原城下了。张孝纯急唤提举使郑谊,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