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七回 上 降药师宗望取燕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七回 上 降药师宗望取燕京 (第2/3页)

一百个放心,郭药师忠心可嘉,实为可倚。有郭药师在,就有燕山府在。金人要想逾越燕山府,真比登天还难。”

    宋徽宗见蔡攸也是如此而言,这才信以为真。遂把一点疑心消释的干干净净,也就把一切的希望寄托在郭药师及其常胜军身上。而从燕京府至京城汴梁沿途,不复增兵设防。此后,燕山府屡屡有人告郭药师之变,或得其与金国之书,都置而不问。

    当初和郭药师一起共过事的詹度,对郭药师的叵测之心却是了如指掌。他再度上言道:“郭药师瞻视不常,趣向怀异,蜂目鸟嘴,怙宠恃功。逆节已萌,凶横日甚。今闻与金人交睦,背负朝廷,兴祸不远,趁早准备。”直至此时宋徽宗因为种种迹象表明金人逾盟南下的可能性极大,也感到了问题的极端严重性,遂颁诏对郭药师暗中与金人交睦之事进行调查落实。可是,这却是正月十五贴门神,已经太晚了。

    原来,当初宋朝与辽人来往的文书,是在两国临界边境相互交接,当时称之为关报。金人灭辽之后,又占据了平州。宋人也在与之隔边界相对应的玉田县境内修筑了一座州城,名叫清州。于是,在平州和请州之间便成了金、宋两国使者的来往相通之路。

    这一天,宋国的使臣贺允中、副使武汉英到了清州。宗望闻之,遣人前来邀请二人越境前往观看打球。其时,贺允中和武汉英已经预料到金人可能要逾盟南侵,本想推之不去,又怕其借事生非。及至到了边界,这才知道金人已经于这一天出兵南伐了。贺允中遂被铁链锁之,而武汉英天性狡狤诙谐,颇得金人喜欢,经常不离宗望身边左右。宗望曾经对人说道:“此乃南朝第一降人也。”

    金国使者撒鲁拇返归之时,宋朝以旧例派遣吏部员外郎傅察为接贺正旦使。并以蒋噩为副使,出使金国。行至边境之上,正值宗望所帅金兵大举入侵之际,遂将宋使绑缚入帐。宗望要宋使投降,蒋噩等人摄于金人兵威,皆罗拜于地,俯首贴耳,以臣相称。只有傅察却不屈不挠,仰首而立。金人见了,以刀架于傅察的项上,傅察犹然面不改色,旁若无人。宗望喝道;“我以南朝天子失德,故来讨伐。”傅察斥道:“这是你们金人背信弃义,欲要败盟,所以托此以起兵端。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可是,我的膝盖却不能为金虏而屈。”宗望闻之大怒,喝令执而杀之。

    傅察死难之所为蓟州玉田县韩城镇,其时为十二月二十七日。傅察死后,武汉英令军士沙土裹其尸体而归,被赠以徽猷阁待剃之职,自金兵入侵之后,傅察是宋朝第一个不屈而死的使臣。

    却说郭药师设防于燕京之地,东北方面以严兵把守,西边却又防守松懈。这是因为东北方面乃是金人的来路,不得不防。燕山以东以韩城镇为界,而东北方向则以符家口为界。韩城镇和符家口离燕京都有四百余里路,侦*骑络择而至,向燕山守将报告金兵入侵的消息。

    蔡靖闻之,大惊失色,急召郭药师商量御敌之策。郭药师说道:“金兵远道而来,有何惧哉。他们来到燕京城下,我就要叫他们全军覆没。”蔡靖听了,心中稍安,遂出金帛犒赏三军,并令郭药师及部将刘瞬仁,张令徽率领四万五千名常胜军,打算和金兵决战。至于西边,却以为有天险居庸关,真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而且距离燕京有百里之遥,所以并无重兵把守,仅仅是闭关而已。

    宗望率军从平州出发,入攻燕京。一路之上,并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趁势而攻下了蓟州,另一路蒲苋所率之军在古北口击败宋军,并攻破了檀州,进至三河,与郭药师所率领的常胜军相遇。常胜军戈甲鲜明,部伍整肃。金兵见了,皆有曜色。

    次日,两军率众而出,相距于白河。宗望看到诸军都有怯敌之意,遂面朝东方而立,望日而拜,号令左军先战。郭药师亦催军来迎,两军激战三十余里,真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眼看金兵就要败北,宗望急令右军主将王伯龙率部出战,攻击郭药师之右军。

    王伯龙得令,急率所部一千敢死之士,冲入常胜军右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