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回 下 阿骨打斥册拒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三回 下 阿骨打斥册拒和 (第2/3页)

全部据为己有。再者,如果两个猎人同时看中了一只猎物,而且必欲得之,那他们之间要不打起来才是咄咄怪事呢。”

    赵良嗣听了,笑道:“陛下,臣以为要想使两个猎人不致于因为争夺猎物而打起来的话,并不是没有办法可想。两人应该明确得到这只猎物的那一部分,各守信义,这样就不会打起来了。”

    阿骨打说道:“贵使所言,也是朕之所想。那么,宋国皇帝是想得到这个猎物的那一部分呢?”

    赵良嗣说道:“燕山本为汉地,金、宋欲想夹击辽国,应该各有所得。金国取中京大定府,宋国取燕京析津府,不知陛下之意若何?”

    阿骨打说道:“既然宋国皇帝其意如此,朕也就不必勉为其难了。其余岁币之事,卿可与我们粘罕、斜也等一班大臣商定就是了。”

    赵良嗣离开之际,阿骨打以手书笔扎相付。信中所言,大致划出两军的进攻路线,金兵起自平地松林而趋古北口,宋军以白沟为界。阿骨打还在信中明确表态,不按此行,则绝不能从。他又派辞列、曷鲁为使者,随赵良嗣赴宋,以致其意。原来,上次散覩出使宋国,宋徽宗任其为团练使之职,散覩未加拒绝,慨然答应。阿骨打得知此事之后,勃然大怒,以为散覩私下接受宋之官职,虽然是名义上的,但依然是辱于使命,遂杖而夺之。至此,则另外派遣了别人为使者。

    宋徽宗看了阿骨打的手书,见其态度极为明朗,遂召集蔡京、童贯等人商议。大家认为这和宋国君臣的要求基本接近,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应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遂对阿骨打所提出的进兵路线给予补充,进一步明确了下来。宋徽宗按照这个意思,亲笔写了一封回信,派遣马征从海路而往。

    阿骨打接到了宋徽宗的亲笔书信之后,见他已经不是以诏书相示,心中倒也十分高兴。拆信看时,之见信中写道:“大宋皇帝致书于大金皇帝,远承函介,特示函书。致讨契丹,当如来约,已差童贯勒兵相应。彼此兵不得过关,岁币之数同于辽。”看完信,阿骨打觉得自己所提出的条件已经被宋徽宗全部接受,感到极为满意。当下告诉马征,并要他转告宋徽宗,两国共守盟约,决不与辽人讲和。

    宋徽宗及其最所宠信的大臣蔡京、童贯之流,以岁贡辽国之币转而岁贡金国,换来了以兵收复燕山的空头承诺,实在是荒唐之极,应该算得上是历史长河中所发生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宋徽宗君臣之昏由此可见一班。历史称宋金这次的相约攻辽为海上之盟。在海上之盟中,宋徽宗付出了极为昂贵的代价,然而他却得到的仅仅是一种虚幻飘渺的憧憬而已,无怪乎他后来要亡国破家,这也是咎由自取。

    就在宋金海上之盟已见分晓的时候,另一场近似于马拉松式的和谈却陷入了僵局,这就是辽国与金国之间的和谈。金国因为其在战争中的节节胜利,使得在谈判桌上的调子越来越高,而且毫不退让。反之,辽国却并没有因为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而降低在谈判桌上的调子。为了保住它的所谓大国的面子,亦为了显示出辽国和金国之间的高下之分,它表现出了寸步不让的固执和宁死不弯的悲壮情调。在辽国与金国谈判的天枰上,宋国作为一颗极大的筹码落在了金国的这一边,这使本来就不平衡的天枰现在变得更加倾斜了。等到辽国君臣觉得他们应该在谈判桌上有所让步的时候,一切已经晚了。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可以和谈的机会了。

    话休繁琐,言归正传,辽、金之间的和谈还得从耶律淳兵败蒺藜山之后谈起。

    天辅二年二月,辽国天祚皇帝派遣耶律奴哥为使,赴金议和。阿骨打说道:“议和不难,但要答应我的条件。”耶律奴哥问其条件,阿骨打如此这般地罗列了一番。耶律奴哥一听,件件却是硬碰硬,实打实的东西,他那里敢于做主答应?当下回答道:“陛下所言,臣实难作答。且得回禀我家皇帝,看他如何决定,再来回告陛下。”阿骨打笑着说道:“这样也好,我就等着你们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