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上 三献策分兵伐辽土 (第2/3页)
祚皇帝四时游览狩猎的主要地区之一,在旁边建有极其豪华的行宫。耶律习泥烈告诉粘罕,因为天祚皇帝戏游无度,信用奸臣,文武大臣大失所望,人心益离。耶律习泥烈还告诉粘罕:辽兵懦弱惧战,并无报国之心。虽然还有西北、西南两路兵马,但都是弱兵羸马、不堪一击。粘罕听了耶律习泥烈之言,以手加额道:“天赐良机,不可错失。”立时写了书信,派遣耨盌温都、移刺保二人,日夜兼程,火速往见斜也。
其时斜也正在中京,他刚刚接到阿骨打的诏书,看到诏书中有:“山后若未可往,即营田牧马,俟及秋成,乃图大举”之语,便也就暂时不再打算有什么进取,按兵勒马,休养兵卒。
这一日,斜也正在帅府议事,忽然听得粘罕派了耨盌温都、移刺保已到军门之外,说是有要事求见。斜也听了,心中诧异,暗暗想道:“莫不是北安州方面有什么紧急军情,要不怎么会派两位猛安前来呢?”想到这里,立即传令进帐相见。斜也见二人进得帐来,大汗淋漓,喘息不已,连忙吩咐从人将他们扶到椅子上坐下。过了一会,看到他们渐渐镇静下来,这才问道:“二位将军,粘罕都统派你们前来,不知是为了什么事情?莫不是北安州方面有什么难以应付之事,需要派人增援?耨盌温都说道:“不是,不是。我们这次前来,并不是为了求援,是为了送一封十分重要且又非常紧迫的书信。军情如火,不得不如此罢了。”
斜也接过了信,见是粘罕亲笔,急忙打开看时,只见信中写道:“辽主穷迫于山西,犹事狩猎,不恤危亡。自杀其子,臣民失望。攻取之策,幸速见谕。若有异议,自当以偏师讨之。”看过了信,斜也筹思片刻,对耨盌温都和移刺保说道:“这是军国大事,不得有半点闪失。切忌轻躁冒进,宜须从长计议。”当即写了一封回信,并派奔睹同移刺保一同回报粘罕,将耨盌温都留于军中。
粘罕自从送走耨盌温都、移刺保之后,料想斜也不会拒绝,便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将兵马整顿停当,只待会兵之期。几天之后,奔睹随移刺保而至。粘罕将其唤入中军帐内,急急问道:“主帅有何谕令?”奔睹说道:“主帅见了将军之信,认为须要从长计议,且莫草率行事。这里有主帅一封回信,请将军过目。”粘罕听了,急忙接住来看,只见信中写道:“顷奉诏旨,不令便趋山西,当审详徐议。”看罢,以脚踩地道:“天赐之机,不可错失。此时若是追袭辽帝,如若疾风落叶。这种机会一旦失去,即就是有千军万马,只怕是要付出九牛二虎之力了。”
粘罕当即召集众将商议,娄室说道:“既然主上和主帅都这样说了,等到秋后,再图大举。依末将看来,这应当是一种十分稳妥的作法,未必不为上策。”斡鲁说道:“我在军中,也应该算得上是一个老将了。南征北战,陷阵冲锋,经历极多,感受亦深。深知这兵机二字的重要,又知道一旦失去时机又是多么的惋惜。古代有名的将帅,都有过这样不同的经历。常言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话不无道理,愿将军思之。”银术可说道:“将军率领偏师,独当一面,身系国家重托。见可则行,见不可则止。是否进军太行山以西,追袭辽帝,主要还在于将军的决断。只要号令一下,我等自当挥戈跃马,奋勇争先。”
粘罕见诸将皆有进军之意,当下说道:“诸位将军各抒己见,大都愿意率兵西伐,这也正合我的心意。主帅迟疑未决,也有他的道理。若派使者往返说服于他,只怕是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