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三十七章 改革需要动刀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三十七章 改革需要动刀子 (第2/3页)

。徐君然被安排进了zhōng yāng党校学习,为期一年。

    这也是徐君然自己要求的,历史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偏差。原本应该在明年年初发生的一些事情,82年底纷纷发生,徐君然虽说心知肚明未来会发生什么,可也不希望自己卷进去。所以,他干脆想到去党校镀镀金。

    1982年10月14rì,zhōng yāng发出《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认真学习党的十二大制定的现代化建设的纲领和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是今后一个时期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党员素质、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和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重要一环,是全党的一件大事。

    同年11月20rì到26rì,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在京城举行。会议研究了党校的改革问题,使党校尽快由短期轮训干部为主转向正规化培训干部为主,逐步实现正规化,为培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党政干部做出新贡献。12月10rì,zhōng yāng印发《zhōng yāng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决定》提出,争取从“七五”计划期间开始逐步做到:凡是担任省、地两级党政主要领导职务的干部,必须经过zhōng yāng党校培训;担任县级党政主要领导职务的干部,必须经过省、市、自治区党校培训;地市县级党委所管主要领导干部也必须经过地市县委党校的培训。

    徐君然很清楚,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党建工作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毕竟后世的理论当中,四个坚持当中,第一条可是坚持党的领导,之后才是坚持改革开放。

    而徐君然所缺乏的,就是在党校学习的这份资历。

    未来的几年之内,严打的风浪不会过去,徐君然所关注的,是一年之后的一九八四年。

    1984年,华夏的改革开放开始向全国推广,思想上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在那之前,华夏经济是叫做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基本上应该说是计划经济时代。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由国家来规定的,徐君然甚至记得,就连两分钱一盒的火柴,一旦出现价格的变动,都要开政治局会议进行讨论。当时大家的观念是我们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xìng就是价格稳定,像火柴这样一个涉及到每个人使用的东西,尽管很小,但是要上政治局会议上研究,谈价格能不能动,它对整个社会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从84年开始,华夏的人民生活水平rì新月异,最大的变化,就是原本在各地只有zhèng fǔ机构才会拥有的轿车,渐渐的出现在普通人的手里,“下海”这个词,成了很多人都在讨论的话题,停薪留职搞个体,很多捧着机关铁饭碗的人做出了自己人生最大的选择。

    摆个小摊,胜过县官。喇叭一响,不做省长。全家做生意,赛似总书记。

    话虽夸张,却折shè出那个时代的特征来。

    在那之前,徐君然打算好好的充实一下自己,未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