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7章 远东工业困境与理想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37章 远东工业困境与理想国 (第2/3页)

不起来的根本原因。

    以印染、纺织、缫丝、面粉加工为代表的轻工业以及钢铁、机械、模具加工为代表的重工业,是工业体系的核心,要想完成国家的工业化,必须同步发展轻、重工业,在一众洋务派大臣主导下,清庭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改革,但是改革范围仅局限在,以官方为主导,采购机器、设备,兴建加工类工业企业方面,没有投入重金进行对应的科研研发和新式人才培养,再加上以文官主导工厂管理,外行领导着一群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一般的普通技术工人,工业能发展起来,才是怪事。

    其次,十九世纪末的工业能够容纳的人口有限,兴办洋务和实业二十余年,从事工业企业的工人,总数也不过数万人,不仅比不过南美汉国,连同期进行工业化改革的日本,也不如。

    工业化容纳人口有限,资产分布严重不均衡导致的工业发展与传统手工业之间的矛盾,以及最根本方面的,统治阶级不愿意与普通百姓,分享经济、工业发展的好处,等等因素,导致洋务运动的虚有其表以及停滞不前。

    没有胆略和底气对外扩张,为本国百姓夺取生存空间,又不愿意给底层百姓留活路,把权利全部抓在手中,只知道一味对内压榨,矛盾越积越大,最终,只有矛盾激化、引爆一条结局。

    这个时代,已经有不少人看透了洋务运动虚有其表的本质,而类似赵德源这种接触海外各国、嗅觉敏感的商人,对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结局预判,也更加接近实际。

    “远东大陆不适合,租界也一样,租界是洋人的地盘,当地洋人、会党、帮派份子等势力混杂,在没有提前打通关系,摸清当地状况之前,也不能贸然建厂。”

    赵德源解释道:“南洋地区的宋卡和兰芳就不一样,那里是咱们华人掌控的地区,虽说挂着一张皮,实际上还是由南美本土主导,而且,宋卡、兰芳距离远东大陆比较近,把工厂建立在那里,治安和经商环境稳定,海上运输成本也不高,现在,不少本土商人,也打算在南洋地区兴建厂区,以开拓远东大陆市场。”

    “听爹这么说,孩儿倒是想起来了,本土地区的张家、王家、刘家等家族,都派出了人手,考察南洋地区经商和市场环境,看来也是准备在南洋地区建立工厂了。”

    赵福清点点头,继续道:“爹,要我说,咱们南美本土,哪方面都好,就是商业税收有些高,每完成一笔商业贸易,都要向帝国政府缴纳15%的商业税收,而且在本土兴建工厂,还有诸多限制,比如保障工人正常休息时间,工资不得低于政府制定的最低水准,公司偷税、漏税、压榨、体罚工人、拖延工人工资、扣除工人工资等方面,一经发现加倍处罚,听说去年10月份。在松江府就有十一家公司,因为违法开除工人,不给予补偿金,被政府裁决赔偿被开除工人两倍正常标准的补偿金,而且罚款50至1000汉元不等金额,不算赔付给工人的两倍补偿金,光是罚款金额,最低都是赔偿金额的10倍,照这种处罚力度。再过几年,怕是没有几家公司,敢违法开除员工,而且不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工人补偿金了。”

    “福清,你认为政府处罚政策对吗?”

    “从国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