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八章 华祖堂里论中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十八章 华祖堂里论中药 (第3/3页)

大幅度枯竭,到了2016年一公斤飙升到了900-1200元,价格涨了近300倍!

    这样一来,药材的使用价值其实是降低的,原因是价格太高,市场自然会选择替代品,反而不利于中医中药的发展。

    只有把这些野生资源种植化成功,才是中药材合理的发展之路。既保护了环境,又能够带动中医药的发展。

    比如,有一个叫“猪苓”的中药材,2015年之前,种植一直不成功,一公斤价格由1988年的8元左右一公斤,飙升到了450元一公斤,但是2015年种植成功以后,直接跌落到了85元一公斤。

    这些事实屈广全深有体会,但是,现在还是1988年,说出来唐宗义他们肯定不会接受,这是时代的局限。

    屈广全换了一个角度:“唐伯伯,还有一个药材的标准问题。就说中药材里面比较大宗的丹参,我们江北省产,鲁省产,晋西也产,全国产地很多。因为产地的不同,药材的形状也不同,有效含量也不同。可能同样的人,同样的病,因为产地不同,丹参的用法和用量如果一样的话,可能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那是——”刘震源这一点有体会。“比如丹参,我就喜欢用晋西万荣的货,同样的量,明显更让我治病得心应手。”

    “刘老,那是因为是您,所以才可以左右药房用什么产地的药材。正常的医院和药房,只可能是各个地方的丹参都会有,可能这一批是我们江北省的,那一批是晋西的。那同样的处方,药房只会按方抓药,治病的效果可能就会有差别。”

    “是啊。你小子说得对。所以我们通任堂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只选道地产地的药材,比如我们的山药一定是焦作的,我们的附子绝对是江油的,我们的。。。。。。。”

    “唐伯伯你这个办法不可取!”屈广全打断了唐宗义:“因为你们通任堂的名声在外,即使再贵也有人买,你们几乎不用考虑中药材的成本价,但是,普通的药店呢,普通的药厂和医院呢,他们要算经济账的。”

    “你说这话,我真不给你抬杠!”通任堂的经理和业务员一脸的自豪。“我们就要最好的。”

    “可是,你们的通任堂发展的再好,也不能所有想看中医的都去你们通任堂吧。”屈广全笑着说:“没有通任堂的地方呢?或者,对你们通任堂有意见的呢,他们怎么按方抓药?”

    “那是啊——”马莉也摇摇头。

    “那不按方抓药也不行啊!”李宗刚质疑道:“要是药房里说这个方子,江北省的丹参得用30克,鲁省的要28克,万荣的得25克,才能够达到一样的效果,那几千种中药材,上万种治疗的方子,那不乱套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