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片时代(三) (第2/3页)
起“避震”,震后扎堆上映,竞争之惨烈,跟《唐代大地震》同一档期的电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震后大多数的电影,都没有取得预期中的高票房。
一直到9月份,《盗梦空间》上映,才再度点燃了电影票房的热潮。
《盗梦空间》这部电影无论电影的构思创意,还是拍摄手法,王启年都得竖起大拇指――完美!
这是站在商业电影的角度来看!
商业电影每一轮的热潮,都是由创新开始。
创新既有技术上的创新,比如《阿凡达》大规模采用了imax 3d技术,对电影市场起到了良性的刺激。
也有题材上的创新,比如,当年香港新浪潮武侠片出炉,一个新题材的问世,不仅仅给华语电影市场带来了一条新路线,甚至,现如今很多好莱坞的大片,也有不少借鉴香港新浪潮武侠片的地方。
而《盗梦空间》典型就是一个电影题材的创新。
作为重生者,王启年也确实想过自己提前拍一部《盗梦空间》。最终放弃,主要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制片成本太过于昂贵。为了表达好这个故事,需要1.6亿美元的制作成本。
也许,王启年可以做到更省钱一点,但预计成本是不会低于1亿美元。而好莱坞的电影巨头,因为北美市场的肥沃,所以敢玩这种大手笔。再加上好莱坞的全球发行能力,超过了中国影视同行太多。
因此,同样预算的电影,美国的电影巨头是可以投资的,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地区的电影公司,则是不敢玩这种大手笔。
作为国内的电影寡头,王启年可以肯定的说,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体格而言,投资超过2亿人民币的电影,都属于玩火。
绝大多数的电影投资,投资这么大的规模,都是很难保证能够收回成本的。目前的环境下,华语电影投资1亿元人民币冒的风险,跟好莱坞巨头投资1亿美元的大片,冒的风险是差不多的。
正是因此出于成本的考量,王启年还是放弃了自己拍《盗梦空间》。但这部电影,王启年知道它不可能亏,所以,小伙伴公司也参与了电影的投资,总共投资了2000万美元,换取了《盗梦空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