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七章 发行合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七章 发行合同 (第2/3页)

,因为票房分成制度的冲击下,纷纷开始怀念过去那个计划经济时代的电影发行,统购统销,卖拷贝的时代!

    以前的电影,卖拷贝的。一份拷贝卖1万块钱,虽然最红的一部电影最多也就卖几百个拷贝。因为,过去很多拷贝是循环使用,一个城市的电影院用过之后,再折价转让给另外一个城市的电影院,一直用到拷贝报废为止。正是因此,当年即使最红的电影,在数千个城市放映,也只能卖几百个拷贝。

    因为,当时平均每部电影卖100份拷贝,所以,制片厂投资电影一般是最多100万预算,过去像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大导演,在国内制片厂拍片,也只能拍几十万元成本的电影。

    实际上,也正是过去的制度,造成了制片厂不思进取。只会拍抠门的小成本电影,跟不上电影市场的变化。以至于,实行了票房分成制度后,国产电影备受冲击,而进口片一个个大赚票房。

    实行分成制之后,理论上打破了一部电影最多赚百万的瓶颈。但……大多数电影,百万票房都没有,25%分成算,还收不回成本!

    所以,票房分成制度出来,大多数导演和制片厂深受其害,亏损连连。

    正是因为票房分成制的阵痛,让不少导演怀念过去。

    但过去的那种机制,是国产电影积弱的根本原因。

    票房分成制度,才是让优秀导演成长,而一些不那么优秀的导演则被市场淘汰。

    在包赚的买断电影版权和有风险的票房分成面前。

    王启年等人选择了票房分成,这种勇气,在这个年代是罕见的!

    “……恩,若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北影厂大门随时为你们敞开!”韩三平思考了半晌后,表示了拉拢的意思。

    这个拉拢的条件,在现如今是很不容易的。

    要知道,现在国营的制片厂生意不景气,所以,对招收心血没有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