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看不透的人 (第2/3页)
萧稹心知其意,冷笑道:“有我为你作主,不必忧虑。也罢,我便再帮你一把。可是我也要告诉你,出使三朝和筹集银子,哪件事要是办砸了,我诛你易如反掌!”说着拿起朱笔,写了一道御旨“阎致远筹银事宜,系奉王上特旨钦差,内外臣工不得干预,钦此!”写完甩给阎致远,“这尽够你应付了。你是聪明人,好自为之!”
“阎公,你要明白,都城里的风雨变换你可以不参与。但是为国效力,是你作为臣子的本分,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萧稹仿佛不在意的样子,笑道“阎公浸润朝局已久,又兼掌吏部,贪污的事情,没有谁比你清楚能干明白。如果还揣揣着明白装糊涂——那辅政大臣和亲王的位子,你也就不必做了。”
见萧稹不再说话,阎致远思索再三,终于说道:“王上所谕,老臣铭记在心。目下政局虽然清平,但也有隐忧,南方也不平静,老臣一定尽力为王上周旋,也望王上留意。”
“这还像个话。”萧稹点头笑道,“你明白就好。跪安吧!”
从太和殿里出来,阎致远才松口气,想想刚才谈话间一直被萧稹压制着,自己竟然连半句话都插不上嘴,倒有些忌惮。看这萧稹年纪虽小,平日里嘻嘻哈哈,但认真起来谋略气场却是不可小看的。
倒是个让人猜不透的人,阎致远摇摇头,反正自己也就要离开这旋涡了,老老实实去南方办差,保住身家性命,比什么都强啊。
几个小太监引着阎致远悠悠往外走,快走到宫门口时。阎致远看着不远处谢澜和李慧带着个人往急匆匆地宫里走,看样子好像是往王上寝宫方向去的。
王上生病了?刚才也没见有什么不适啊?
啊........难道那个传闻是真的?王上年纪轻轻的居然不举?早慧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啊!
想到这里,之前的忧虑忌惮反倒一扫而光,阎致远拜谢了太监们,神清气爽地出宫办差去了。
谢澜带着宋太医走在前头,李慧紧紧跟着,直向王上寝宫而去。望着宋太医的背影,李慧不住地犯疑:这个面黄饥瘦的老头子,长相平平,三角眼里却放射出贼亮的光,看起来就不像是好人。难道他真有那么特殊的本事吗?为什么谢澜对他这样毕恭毕敬的呢?
谢澜此时倒是心事重重,这次王上召见宋太医,原是他意料中的事,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连查问底细都来不及。就日前打听到的消息,这宋太医原是隐居修炼的得道者,他怎么会出山还俗,又托了谁的路子进了太医院,就没人知道了。看他道行深厚,会不会是哪国派来的卧底……想到这里,他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因见宋太医和李慧已经先一步进了寝殿,也来不及多想,便急步跟了进去。
因为旨意是下给谢澜的,照例还是谢澜回话缴旨。谢澜便上前请了个安道:“太医院宋清廉奉诏来到!”
萧稹回到寝宫有一会儿了,半躺在榻上,头上勒着一条黄绢带子,看了一眼这个其貌不扬的瘦矮个子,说道:“你就是宋清廉,宋太医?”
“是,”宋清廉叩头答道。”臣宋清廉奉旨诊视圣疾。”声音不大,中气却极为充沛。
萧稹点头道:“我冒了点风寒,也不用看脉,你给我开一剂方子疏散疏散便会好的。”
宋清廉抬头注视了一下萧稹,不紧不慢地说道:“臣斗胆请诊圣脉,不然,断断不敢行广方法。”
萧稹见他坚持,只好伸手搭在一个黄袱小枕上。宋清廉膝行近前,情思静虑,闭眼先叩了左腕,又请过右脉摸过了,才跪着退下,伏地叩头道:“据臣拙见,王上此症并非风寒所致,乃是郁气中滞,神不得通。不通则疼,主目眩头胀,颇似着了风寒,其实不然。”
“既然如此,”萧稹笑道,“下去拟方子煎药吧。”
宋清廉并未动身,只叩头道:“王上此症不须用药。臣有小术一试,如其无效,再行方不迟。”
不用药便可治病,萧稹大感兴趣,坐起身来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快让我试试!”
宋清廉笑道,”请王上静坐不动即可!”说完双手高拱,离萧稹头部有三尺远,动也不动,只慢慢聚集道气,不一会儿,手上便青光缠绕。
李慧在旁看他捣鬼治病,暗自纳罕,此人难道是神仙不成?站在一旁的苏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