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五章 解析曹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五章 解析曹丕! (第2/3页)

设的。

    曹冲决定剖析曹丕一番。

    首先,在曹冲看来,曹丕绝对是大反派的代表,冷血无情,做事果断,丝毫不为自己的私人情感所影响,而且小肚鸡肠,自私自利,不顾民情。

    杀甄姬、罪曹洪、讽于禁,迁民洛阳.....

    诸此之类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当然,也无法掩饰曹丕的一些优点。

    不然,曹丕也无法吸引多如此多人的追随。

    曹丕是一个文青,而且还有公子哥的性情,这两点,有《善哉行》中两句“策我良马,被我轻裘”,另有《与吴质书》中一段“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博奕,高谈娱心,哀筝顺耳。弛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可证。

    在是一个文青的同时,曹丕还是一个爱憎分明、知错就改的性情中人。

    在爱憎分明上,有这么个典故:

    曹公听闻丁仪的才名,虽未得见,就打算把清河公主嫁给他。

    子桓听闻却说:“女人比较注重外表,丁仪眼睛不好,恐怕清河不会高兴的,不如把她嫁给夏侯惇的儿子。”

    生在帝王家原本就要做好被政治联姻的准备(隔壁东吴家的孙小妹笑而不语),而子桓却能站在妹妹的角度考虑这件事,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实属难得。

    当然丁仪因为这件事恨上了子桓,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子建的怀抱,这是后话了。

    知错就改上,也有几个典故:

    崔琰劝谏阿丕烧了弓箭,扔掉骑服一段(文帝纪里可以看出子桓对狩猎那是绝对情有独钟的,戴陵就因为劝谏这个被降罪了),子桓竟然就乖乖听话照做了,完全没有半点熊孩子的模样!

    还有辛毗不同意子桓迁民到洛阳的做法,坚决反对,一再劝谏,子桓很生气地表示不想与他谈论此事,辛毗不依不饶抓着子桓的衣服,差点把子桓扒了,子桓用力夺回衣服,悻悻回宫,最后还是部分听从了辛毗的意见。

    而辛毗也劝过子桓少打猎,子桓此后就真的很少打猎了。

    从这些方面来看,曹丕倒也是有可爱的一面。

    就譬如曹冲小时侯还没显露出能够和他争位的时候,曹丕对自己还是不错的。

    在文才方面,曹丕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燕歌行》;最早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