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让如此,我偏要称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让如此,我偏要称帝! (第2/3页)

曹丕不是被曹操坑害的人,因此想的没那么多,因此表情有些困惑。

    而曹操听到曹冲的话之后,脸上却是露出笑容来了。

    看来,仓舒是懂孤的意思了。

    所以他马上把曹冲的话接了下去。

    “何为有心之人?”

    “所谓有心之人,自然是那些挑拨父王与陛下关系者,他们以为父王手握天下军权,是如同王莽一般的篡汉逆贼。”

    曹操嘴角勾的弧度越来越大,但话语中的语气却是有些低沉洪亮,不过声音传到大成殿外还是绰绰有余的。

    “篡汉逆贼?简直胡扯!”

    曹操声音听起来有一种天大的委屈一般。

    “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老子得罪人太多了,离开了军权估计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不敢放军权。

    这确实是曹操的大实话。

    曹操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在剿灭袁绍一家的时候,尤是如此。

    袁家,四世三公,四代人出了七位三公。

    东汉的三公虽然已不是政府的实际掌权人(在东汉通常是官拜大将军的外戚掌握朝政),可却是政府名义上的领袖,是天下读书人所能获取到的最高位置,也是和中朝斗争的领袖(在东汉,外戚、宦官都算中朝,东汉实际掌权在中朝,而不再外朝。诸葛亮《出师表》中,所谓“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提到的宫中府中,就是要求刘禅要注重中朝和外朝的平衡问题)。

    因为袁家的四世三公,所以他们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三国时期,包括董卓、陶谦、韩馥等人都是袁家的故吏。在汉朝,门生故吏的关系是划分政治派系的重要依据,所以通常情况下这些人都可以看做袁家的胁从或者下属。

    上面的是袁家势力,而袁绍就更不得了了,他是党人领袖李膺的女婿;也是袁家指定的下一任家主。人长得也帅气,德行更是没的说,前后守孝达6年之久。

    袁绍一出道就成了天下闻名的名人,由于党锢时期读书人找不到工作,他身边聚集了何、荀爽、荀、王允、郑泰、曹操、刘表、张邈、许攸、逢纪、伍琼、周毖、黄忠等人,逐渐有结党的趋势。

    包括荀攸、郭嘉、程昱、辛毗、辛评、郭图等在三国早起混的风声水起的颍川军师集团,是这个组织的外围成员。

    当时董卓的名声之所以这么烂,一是出身不好,再有就是打破了当时门生故吏在站队问题上的优良传统,被袁氏集团所不齿。

    当然深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