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唐朝道州县,益州形势 (第2/3页)
的天朝的省要大,其下设州或府,州、府下设县,
府与州平级,区别只是具有重大军事战略价值的州改称为府,其最高长官称都督,而不称刺史,都督统管一府之行政、司法、财赋、军事、治安,一人身兼州刺史和州折冲都尉两职,并且府的折冲都尉府不仅像州一样拥有平战结合的府兵,还拥有像中央十六卫一样的精锐常备军,
道只是一个地理范围,并不是一个行政区划,沒有行政编制,沒有政府机构,唐朝中央政府定期和不定期委派观察史、采访史到各道名下的各州县视察,通常观察史、采访史由在京的高官(如宰相、尚书)或者皇帝的谏官、言官(如御史、侍御史)和顾问(如散骑常侍)担任,
根据贞观十三年的统计,唐朝共有州府三百五十八个,县一千五百五十一个,后來唐平灭西域小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和大、小勃律(今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带),唐高宗早、中期灭亡高句丽和百济,在波斯(今伊朗)被大食(即阿拉伯帝国)侵占后,封波斯流亡王子为波斯都督,在波斯与大唐的交界处成立波斯都督府,再后來唐军推进到幼发拉底河一带(今伊拉克一带),为大唐增加了不少州县,
此外,唐朝在东南西北四方新开拓的边疆地区建立都护府,分别是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各都护府与府平级,但是所管辖的地域和人口比府要大得多,
钦差大臣简称钦差,是明清时一种临时官职,钦,意为皇帝,钦差即是皇帝差遣之意,因此钦差大臣是由皇帝专门派出办理某事的官员,因为代表了皇帝本人,所以其地位十分高,担任该官职往往都是皇帝宠信的高官,事毕复命后,该官职便取消,
其实,皇帝派遣大臣外出替自己办事在明清之前一直都有,只不过不叫“钦差大臣”,而叫监军、观察史、采访使、经略使什么的,或者不另取临时官名,就称其正式官名,例如御史、监察御史、侍御史,
明清时期的钦差大臣的地位要高出明朝之前历代此类大臣,这与明清两代实行高度的皇帝中央集权制,相权旁落,或者不设宰相、丞相之职有关,
清代更是实行空前的皇帝中央集权,派遣钦差更加频繁,清代钦差又称钦使,统兵者则称钦帅,驻外使节称钦差出使某国大臣,比如,当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即是以钦差身份前往,总体而言,明清两代,钦差大臣的流行,与此两代均不设宰相,皇帝权力空前强大有关,
唐朝的观察使、采访使只是中央临时外派至地方,监察地方的官员,对地方官员沒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许青知道自己如果仅仅是某道的观察使或者采访使,发现后党的贪官之后,只是上报给朝廷,在后党的保护下,此事将不了了之,做这样的观察使、采访使一点意义都沒有,还会自己找气受,
因此许青将后世钦差大臣的概念灌输给高宗李治,让他给自己“钦差大臣”的身份,并赐一柄后世天朝古装影视剧中常见的刻有“如朕亲临”四字的尚方宝剑,李治二话沒说,就答应了许青的要求,
许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