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熊津江口抢滩登陆战 (第2/3页)
驻平壤的龙门镖局武士和旧隋军被迫转移到防御条件好,由原高句丽新王城改造而成的大唐旧安东都护府(大唐新的安东都护府已被迫迁到辽东道),驻熊津城的大唐贸易公司退伍军人则据守战斗堡垒一样的大唐熊津都督府。
经过将近十天的海上航行,许家军前军抵达熊津江口,在登陆之前许青习惯性地拿起望远镜远眺前方,登陆时没有迎来预料中的驻守熊津城的大唐贸易公司员工的热烈欢迎,反而迎来新罗军和百济叛军组成的二十万大军的反登陆作战,敌人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正等着唐军上钩。
许家军统帅许青和副将薛仁贵对这种可能性极小的情况在出征前的兵棋推演中就曾分析过,并为此作了精心准备,在战舰上安装了车弩(唐称车弩,宋称床弩),大型主力战舰安装二十门车弩,中型战舰安装五至十门车弩,小型战舰安装一至五门车弩,以车弩作为远程射击大杀器,并大量配备盾牌军,抵挡敌军居高临下的箭雨射击。
按照大唐军法,杀敌不力,和畏敌潜逃,临阵脱逃都违反军法,重则处死,轻则免职去爵。许青和薛仁贵率领二万多唐军精锐前军,有备而来,自然不可能一遇到敌人埋伏就逃,既触犯军法,又堕大唐威名。
车弩是中国古代一种威力强大的远程武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可能就有,在东汉时期肯定有,将一张或几张弓安装在床架上,以绞动其后部的轮轴张弓装箭 ,待机发射。多弓车弩可用多人绞轴,用几张弓的合力发箭,其弹射力远远超过单人使用的擘张、蹶张或腰引弩。
床弩在宋朝得到较大的发展。宋官方编修的 《武经总要》 所载床弩,自 2弓至4弓,种类很多。多弓床弩张弦时绞轴的人数,小型的用5~7人;大型的如“八牛弩”,需用100人以上,也有真用六头牛、八头牛拉绞绳张紧弦的。瞄准和以锤击牙发射都有专人司其事。所用箭以木为杆,铁片为翎,号称“一枪三剑箭”。
这种箭实际上是一支带翎的枪(矛),破坏力很强。床弩又可射出“踏橛箭”,使之成排地钉在夯土城墙上,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