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五章 棉花的经济作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五章 棉花的经济作用 (第2/3页)

宣传大唐贸易公司移民高句丽和百济的优惠政策,大唐贸易公司和龙门镖局提供住房、农作物种子、农具、全家人一年的口粮和安全保障,招汉族农民去高句丽和百济垦荒种地,农民开垦的荒地归自己所有,不用交田租、地租,免征徭役,免服兵役,但是要参加民兵组织,农忙时耕种,农闲时训练,移民收获的农作物大唐贸易公司负责收购。

    棉花是许青首推的经济农作物,其次是小麦、水稻、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制盐业、棉纺织业、丝绸业、染布业、陶瓷业、造纸业、采矿业、造船业、冶铁业、炼钢业和兵器制造工业是许青主推的工业项目。许青征招的汉人移民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当工人。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

    我国至少在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但是在中原地区,很长的时间内人们只将棉花作为观赏植物,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9世纪着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今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由此可见,现今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花,最初是被人当作花、草一类的东西看待的。

    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有3条不同的途径。根据植物区系结合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之后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许青穿越的唐朝,贵族穿丝绸,平民穿麻布。唐诗中经常出现“捣练”字样,其实“练”就是麻布。因为麻布纤维很韧,穿久了会发硬。所以要用木槌砸一砸。唐朝没有棉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