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江湖初露锋芒 (第2/3页)
许青摆出赵梦尘所授“雪山掌法”起手式,同样道:“请――”
常珙连攻三招虚招,表示不愿占便宜。许青从容应招,叫道:“让你三招,你何必客气?”三招一过,便开始抢攻,时而施赵梦尘所教的“雪山掌法”、“少林拳法”、“天山掌法”,时而宋朝才出现的武当、峨眉,唐末才出现的崆峒派的掌法,时而使“内家太极拳”,动作时而刚猛,时而轻柔,时而迅疾,时而舒缓,变化莫测。
现代广为流传的,广场上、公园里老头老太练的太极拳都是健身用的,没什么实战价值。其实太极拳分技击型和健身型两种,太极拳融合了阴阳八卦易经理论,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确切的起源众说纷纭,没有令人信服的考古证据,但是明朝名将戚继光在他的拳谱中记载了一门拳法名为太极长拳,相传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创,又称太祖长拳(注,古代长拳与现代长拳差异很大,完全不是一回事),动作套路与现代太极拳有些相似,应可视为太极拳的雏形,直到明清太极拳才兴起,但是远没有走入寻常百姓家。太极拳的普及是清末以后的事,随着热兵器的出现,冷兵器退出历史舞台,武术的防身杀敌功能淡化,而健身功能增强,为了迎合大量寻常百姓的健身需求,一大批会太极拳的武术家,对太极拳进行改编,去除高难度的实战技击功作,简化成对于没有武术基础的人来讲简单易学的现代太极拳。这是变了味的太极拳。其实古代的太极拳,就是一门用于实战的武术,健身功身是顺带的,是次要的。要知道戚继光是何许人也,明朝最著名的抗倭将领,也是著名的武术家,他在自己的武术图谱中不可能画没有实战功能的武术动作图。
许青在特种兵学院图书馆很幸运地拜读了戚继光的武术图谱,学会了“戚氏太极长拳”,而在当兵之前,在文武学校读初中的时候许青就学会了更轻缓,更柔和,更有美感,更多划圆动作的现代太极拳。
许青曾经看过一部名为“太极张三丰”的电影,深知太极拳与内功相结合的威力,也明白水能穿石,柔能克刚的道理,与唐时的武者崇尚以少林为代表的阳刚功夫,和当时流行的“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唯快不破”的武术理论完全不同,可以说从武术技击能力来讲,许青距离武术宗师还差的远,但从武术理论来讲,许青就算不能与一代大宗师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