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六六 “让每家每户的锅里都有一只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四六六 “让每家每户的锅里都有一只鸡!” (第2/3页)



    ――确实,在里面被圈起来的草地上,随处可见一头头懒洋洋正在睡觉或是觅食的家猪。散养在外面的大都是黑猪,而在靠近围栏的不远处的一处大棚里可以看到更多被圈养的白猪,呼噜呼噜争抢着食物,明显比散养猪要肥一圈儿。

    除了有猪以外,草地上还到处奔跑着成群的鸡和鹅,附近同样在围栏里的一大片水面里则扑腾着大群的鸭子……村民们立即明白了这是个什么地方。其实如果他们认识简体字的话,先前早在大道旁就可以看到有一块大牌子:“红星养殖场”。

    他们也隐约明白了短毛把人叫过来的用意――果然,不久之后,庄园大门打开,从里面推出几辆大车,还有人挑着平底竹匾。大车上一笼一笼,关的全是哼哼唧唧叫唤着的小猪娃子,而竹匾里则是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小鸡崽子。

    养殖场的工作人员也跟着走了出来,首先与村长和邮递员核实好身份,之后那位看上去四十来岁,精明强干的女性工作人员举着个铁皮话筒站到高处,开始宣布政策:

    “好啦,各位乡亲们,下面宣布分配规则:每一户可以领到五只小鸡崽,一头小猪――这是送给你们的,不收钱如果觉得自己有余力的话,每户人家还可以再赊五只鸡崽和一头小猪带回家养,欠账回头跟口粮钱一起算。如果还想要养更多,就要自己掏钱买了――好啦,各家自己商量一下,决定了就来排队捉小猪”

    虽然事先已经有所预感,但当张茂花正式把决定宣布出来之后,人群中依然响起一片欢腾之声。当家男人和主妇们交头接耳商量一番,很快便决定好了……之后便是有些混乱的排队,登记,盖手印领货的过程。几乎所有人家都很一致的至少要求领十只鸡崽两头猪娃回家,甚至更多――欠账怕什么反正已经欠了不少了。而冬天时通过打零工,也有不少人家已经赚到了钱。

    鸡反正是散养的,五只十只毫无差别;而养一头猪和两头费的功夫也其实差不多,但以后等小鸡小猪长大了,鸡蛋猪肉可都是要翻倍的――这方面那些农户可算得非常清楚。有些手里有点余钱的,又额外掏钱多买了几只;还有说自己擅长养鸭,养鹅的,询问能不能换禽种?也都一一得到了满足。

    最后每个村还得到了一头驴和一头牛的大牲口。不过那不是分给村民的,而是作为全村共有财产,由村长或者村长指定的人家负责饲养。把它们伺候好了,将来耕地外出都会方便很多。

    …………

    当天下午,领了牲口的村民回家以后,村子里立即变得热闹起来――家家户户忙着搭鸡窝砌猪圈。讲究些的搭在房子外面,但大多数人家都直接把牲畜窝棚安排在了自家的吊脚楼架空层下。

    作为这种简易吊脚楼设计者的庞雨对于这种习惯一直是很难理解――这些快速建造的房屋地板缝隙可不小,把牲畜放在下头难道就不嫌吵得慌?还有那气味也不好闻啊。

    他后来找机会调查访问了几户村民,人家却对于他的问题反而感到难以理解――味道不好闻?乡里人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