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传承下来的的习俗 (第2/3页)
还能说一口地道的中国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20多名从哈尔滨来的俄语系的大学生,听说桦树林子村居住着许多俄罗斯人,专门坐车来到这里,向他们学习俄语交际。依莲柯作为一名真正的俄罗斯人,非常热情地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大家在一起时,你一句我一句,谈得十分开心,遇到难解释的,依莲柯就用汉语告诉学生们其中的意思。说到兴头上,大家还一起唱起了苏联歌曲,跳起苏联的舞蹈。学生们都说:“这一趟没白来,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如今,依莲柯已经不在好多年了,但每当提起她,上了岁数的人对她还是赞不绝口。
俗话说,入乡随俗。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当初由第一代俄罗斯人带来的一些风俗已经慢慢有了变化。例如,过去俄罗斯妇女们都爱穿裙子,把头发用花布包起来,现在在村里根本看不到这种装束了。虽然着装改变了,但一些饮食习惯却保留了下来。
据今年51岁的第三代俄罗斯后代任玉锁说,大家都知道俄罗斯民族饮食上有喜酸的爱好,吃什么都喜欢酸的,但你们却不知道他们对盐也情有独钟。别人吃柿子都蘸白糖,他们就愿意蘸精盐吃。把柿子切成很薄的小片,然后把精盐均匀地撒在上面拌着吃。或者把精盐盛放在碟子里,用切好的柿子片蘸着吃,味道非常鲜美。就连吃苞米时,也要在上面撒上精盐再吃。
另外,在制作酸黄瓜的时候,他们也有着跟当地人不同的方法。在腌渍过程中,放盐的同时,还放入茴香和柞树叶,茴香是提味的,而柞树叶则是防止长毛的。还有,喝生牛奶,吃自己制作的大列巴面包。这些,都是从祖辈上传下来的,非常适合他们的口味。
桦树林子村坐落在一个大山坳里,四面青山环抱,中间是平坦的田地,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村落。说它是自然形成,是因为当初JY县地广人稀,常胜乡的人口多半集中在常家村附近。就连当初第一代俄罗斯人偷渡到中国,也是在常家村居住。
1961年,常家村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