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神秘的俄罗斯村 (第2/3页)
母都很热情,盛情招待林琳他们吃午饭。
达莉娅的父母像极了俄罗斯人,他们介绍说:“他们就是生活在JY县常胜乡桦树林子村的俄罗斯后裔。据了解,这个村共有人口464人,其中有俄罗斯血统就占三分之一。”
正说着,到村民家指导备春耕工作的胡主任从外面风风火火地赶了回来。细一看,村委会主任胡长友确实也长得非常像俄罗斯人,高高的鼻梁,深凹的眼眶,灰蓝色的眼睛……见到穆羽和韩飞的惊奇神情,胡主任爽朗地笑着说:“我的头发走是后染成黑色的,要不,和我的胡子一个颜色,就更像了。”
胡主任说,早些年到外地去走亲戚,走在街上,人们都惊奇地围过来,有时会一直跟着走很远,边走边问他:“你从哪来啊,是苏联还是中国啊?”
胡主任说,因为与俄罗斯人长得非常像,还闹出过不少笑话呢。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岸的苏联采伐工人采下的木材大多采用顺江漂运的方式运到下游。有时桦树林子村的村民就到江里趁机打捞一些过了界的木材,留着自己用。一次,几名村民在打捞时,遇到了苏联的水警。水警不让别的村民去捞木材,却对俄罗斯后代非常宽松,用手指着比较粗大的木材,比画着让他们拿粗一点儿的。事后,村民们分析,大概是苏联水警认为这些人是本国人,才这么做的。
据胡主任介绍,因为当初从俄罗斯偷渡过来的大多为女性,所以,这里居住的俄罗斯后代大多随了父亲的中国姓,其中以胡、丛、任等几大姓氏为多。
在桦树林子村,人们习惯地把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第一批偷渡过来的俄罗斯人称为第一代,以后他们的子孙依次为第二代、第三代……现在,这个村子里年龄最大的俄罗斯后代是73岁的原桦树林子村老村长丛广信,按村里人的排辈法,他属于第二代。第一代的俄罗斯人都已不在了。最小的俄罗斯后代是只有20个月大的、付主任的小外孙——穆月,他是第五代
丛广信是村里年纪最大的俄罗斯后代,他和老伴李玉芳都是有着俄罗斯血统的混血儿。回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