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86章 民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286章 民歌 (第2/3页)

,下里巴人的歌曲其实也都是人内心的真实反应,只是说得太粗俗直接,让人有些不敢直视。秦放歌自己的话,倒也没存着批判鄙视的态度,好吧,他自己个人作风本来就不怎样来着,也没资格说别人来着。

    云南民歌除了****婚嫁的内容外,还有很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生活中方方面面,婚丧礼仪,劳动,丰收,节日等等,都在民歌中有最直接的反应。

    宋娴也指出了现在事情的严重性,“感觉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这些民歌也都在逐渐消失,别说是创作了,连流传下来似乎都是个问题。”

    秦放歌点头,他也是清楚这点的,“现在年轻人都进城了,谁都不想在农村吃苦受穷,民歌以及音乐的继承发展出现问题也是必然的。你们云南那边应该还算稍微好些的,其他省份这样的情况更严重,这是大势所趋,我们也只能说是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努力。”

    宋娴表示同意,“我们能做这些就相当不错,我也没想着凭我们自己就能改变这样的现状!而且,我自己对云南音乐的了解也算不得特别多,只能是靠你这位天才作曲家出手相助。”

    “这是个太宏大的主题,我们慢慢来,做能做的事情就好,比如先写好这首古筝协奏曲。你唱歌挺不错的,唱两段来听听,说不定能有更多的灵感哦!”秦放歌建议说。

    宋娴白了他两眼,秦放歌还笑说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讲她从小听得多感觉肯定更棒,“我即便拿到曲谱歌词的话,没有在那边生活的经历,想要唱对味也不现实。”

    宋娴也让他不要笑话她,秦放歌保证不会,也讲他说的都是实话。然后,宋娴也不再扭捏,权当视唱练耳,也都是要唱出来的,秦放歌也鼓励她们在练习的时候,嘴里也可以唱的。那些大师也都一样,甚至有在录音中,就可以听见很多大师嘴里的哼哼声,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完全没什么羞耻可言。

    民歌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是云南音乐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民族歌舞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娴觉得秦放歌没让她跳舞就很仁慈了,她对自己的体型是极度不自信的,虽然努力减肥但收效甚微,也完全没想过跳舞这回事。而在云南的民族音乐中,舞蹈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从云南出来的著名舞蹈家也很多。

    秦放歌也真没笑话她,完全没这必要,他也不是那种特别爱毒舌的人。而宋娴唱的第一首就是《月亮出来亮汪汪》,她的演唱技巧一般,也是因为没有经过专业的声乐训练的缘故。高音她是有的,但在高音的处理上,还是很潦草,更多的还是凭借女生天生的音高,婉转悠扬根本就算不上,但她唱起来的时候,别有一种民歌的原味在里面。就像是普通的农民山民,在唱这样的歌曲时候,也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声乐训练,也都基本靠天赋,用心点的再多自行琢磨。

    秦放歌听了之后也相当有感触,在另外一个时空,这首来自大理白族的民歌被人收集整理后,改名为《小河淌水》,后还被誉为东方的小夜曲,很多歌唱家都唱过。这跟宋娴唱的版本还是有不小差别的,当然,在秦放歌看来,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本来这样的民歌在流传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变化,不管是歌词还是旋律,不同的人演唱,风格主题情感也都会不一样,没必要苛求一致,何况两个时空都不一样呢!

    毋庸置疑的是,这样的民歌,是相当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而且,也不单是单一民族的歌曲,更像是多民族风格文化交汇的结果,因为各种版本真的很多。作为后来者,也只能是从中选取一些出来,这样的整理工作也相当不容易,也没必要去苛求整理者做到尽善尽美。

    然后,宋娴唱的第二首歌是《田埂调》,顾名思义,也就是农民们在田埂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