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宇宙飞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章 宇宙飞船 (第2/3页)

现跨星系远距离飞行的要求。

    叶秋离之所以放弃现在技术十分成熟的火箭运载式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除了那两种飞船结构复杂,安全性不足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们速度太慢,航程太短,根本不能满足自己那种脱离太阳系,前往其他恒星系的超远距离宇宙旅行的需要。

    要知道,光是太阳系的直径就有8到12个小时光速的距离了;稍微远一点,离地球人类最近,推测存在着类地行星的恒星系――阿尔法半人马座(alphacentauri)距地球4.4光年;而拥有三颗大行星、与太阳系十分相似的巨蝎座55(55cancri)(恒星)距地球约50光年;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

    如此漫长的距离,宇宙飞船的速度如果达不到以光速为计量单位的话,根本就没有任何用途。毕竟,就算可以进行时空穿梭的宇宙虫洞确实存在,那也不是到处都有的,还需要在茫茫太空仔细计算查找,而且,那宇宙虫洞就算能找得到,也还需要自己的飞船能够尽快飞到才行,否则依然是望洋兴叹,无可奈何。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星空中,那动辄以光年计算的漫长距离完全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飞船速度不够快,航程不够远,星际航行想都不要想,还不如干脆趁早回家洗洗睡了,也免得早早老死在前往目标的半途中。

    叶秋离准备制造的这艘宇宙飞船可不是那些以登陆月球或者登陆火星为设计目标的普通货色,他最低的要求都是飞出太阳系,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飞到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系――阿尔法半人马座。陆言曾经在地球附近查找到的几座还能使用的传送阵之中,最近的一座就在那里,他如果想要传送到修真界,必须以那里为起点。

    因此,叶秋离如果想要在自己修炼到分神期之前就能顺利脱离地球,成功飞抵达那里的话,他的宇宙飞船必须具有飞跃4、5光年距离的强悍能力,而且用时还不能太过长久。不然的话,他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地呆在地球上,按部就班地修炼到分神期,然后借助瞬移的力量,慢慢凭借自身修为飞到那里去。

    想要实现这种程度的星际航行,目前这种依靠燃烧化学燃料来推动飞船的火箭发动机肯定是不行了,最起码也要是核能驱动才能满足要求。而核裂变反应发动机虽然可以将飞船的速度推到光速的6%,两级裂变发动机相加,更可以将飞船的速度推到光速的12%。但是核裂变反应需要厚厚的防辐射层,占用了大量的飞船空间,会极大降低其有效载荷;而且裂变燃料在宇宙中也不好获取,所以核裂变发动机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相对来说,核聚变发动机就优秀了许多,不需要考虑辐射问题,首先就在发动机体积上面减去了一大块不需要的部分。而且核聚变的原料直接就来源于宇宙最普遍的微粒――氢,如果解决了小型化问题,聚变反应堆很容易就能获得燃料补充。至少,在月球的表面土壤和木星的大气中都存在着大量氘和氚以及氦3,如果采用核聚变发动机推动宇宙飞船的话,完全可以在太阳系内的月球或木星上补充燃料,然后继续星际旅行。

    除此之外,核聚变发动机的效率也更高,完全可以将飞船的速度推到光速的12%,多级相加的话,速度还能更快。甚至,在它的基础上还可以发展出聚变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利用强大的磁场形成直径巨大的磁漏斗,将星际旅途中遇到的氢元素收集起来,以便作为飞船核聚变反应堆的燃料。没有燃料负载的飞船,在聚变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推动下,完全能够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宇宙中自由穿梭。

    这种驱动方式正是叶秋离最满意的一种,因为在他得到的资料中,正好有着现成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设计图纸,不需要再过多地进行研究,直接建造就行。而且,它的建造基础也是超级材料的各个不同属性的变种,完全可以通过炼器手段制造出类似材料进行替代。到时候,如果他再狠下心使用一些高级炼器材料,说不定连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微型化都顺便实现了。

    当然了,在核聚变发动机之外,还有速度更快的驱动方式,比如说反物质火箭发动机,最高可以将飞船的速度推到光速的66%。但是这种技术离实用化的阶段实在太过于遥远,不知道哪一年才有可能实现,叶秋离可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去等待地球上的科学家将那些技术给研究出来。与之类似的激光帆、太阳帆技术也是一样,虽然同样前景光明,但是实现起来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显然严重不符合他目前的要求与预期。

    因此,比较来比较去,叶秋离最终还是选择了核聚变发动机最为飞船的动力来源。毕竟,基于磁约束原理的托卡马克装置和基于惯性约束聚爆理论的激光引爆装置的核聚变反应堆都已经有过成功的试验。而且他之前得到的那份设计图纸,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