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七章 北伐(九十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七章 北伐(九十五) (第2/3页)

寇,光复汉土!”

    在云帆、邵成等幸存将校的带领下,所有人振臂高呼,丝毫没有去管还在拼命奔逃的元人军士。

    两刻钟之后,第一只援军抵达了昌平县城,这是前厢的第二、三、四军主力,一天之后第五军赶到了战场,至此前厢主力全数集结完毕,又过了一天,突破桑干水防线的左厢赶到,彻底稳定了昌平一线,也断绝了鞑子的北逃之路。

    大都城中,无数的流言斐语在百姓的口中飞快地传递着,宋人已经近至城北的昌平,不光意味着北逃的退路被截断,同时表明了城池被人家四面围困的现状,反映在生活上,就是粮价一天比一天高,到了昌平前线逃回的军士带来的消息被证实,就变成了一天几个价,翻着跟地往上涨,许多粮铺子受不了挤兑直接关张,看这架势谁知道战事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存点粮给自家用也好吧,乱世什么最贵,不是金银田地宅院,而是粮米。

    大户人家口子多,平时就有储粮的习惯,一般总会备着超过一个月的吃用,只每日的菜蔬是当日采买,一时倒也无逾,可架不住城里人心浮动,他们的消息又要灵通些,总能得到一些别人轻易不知的内情。

    在这里扎根数百年的丁家便是如此,战火进入大都路的那一天,所有的铺子都结束营业,大部分伙计打发回家,族人之间无论平时有什么纠葛,这时都只能聚集一处,也就是丁氏的长房院落,巴巴地看着丁应文这个挂名族长。

    “老二家的,你大伯临终时,可是将族人尽数托付于你了,这些年来,你长年在外头奔波,不知家中生计艰难,好在天从人愿,总算是满载归来,还搭上了宫里的路子,眼见咱们家里人也能在城里抬起头来,这当口的,可得再拉大伙一把啊。”

    “说得是啊,外头兵荒马乱,流言四起,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宋人若是当真打进来,会不会洗城?”

    这个说法让所有人都为之心惊,一直以来,对于敌国的都城,就算不是屠得精光,抢掠一番也是应有之义,原因很简单,胜利者拿什么用来奖赏追随者,没有比它更简单粗暴加有效的了,城里有什么可劫掠的,小民小户的家中能有几个余财,不都是冲着他们这些大户来的么?财帛倒也罢了,人口子女都要任人宰割,搞不好就会一家绝了后,哪里还坐得住?

    丁应文静静地听着他们一言一语地诉苦,也不接话,直到所有人停下来,“咳”了一声,让所有人的视线转过来,这才好整以瑕地开了口。

    “诸位叔伯兄嫂,这里的情形是明摆着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大汗有令,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敌之责,咱们丁家自是要响应的,这不官府的征调令已经送到了府上,按三丁出一男,丁家有口一百二十七,需要出丁四十二,看在区区的薄面上,零头抹了,只需送四十人,时间紧任务重啊,两天之内交不出人,咱们就要吃上官司,这件事,分摊到各个房,谁去谁不去,诸位叔伯不妨议一议,拿个章程出来,某也好交差。”

    此言一出,满堂大哗,本就是为了这事来拆苦的,谁知道人家轻飘飘一句话,就给定了名额,更有甚者,说不定被抹去的那个零头,就是人家大房的,这上哪儿说理去?

    “三丁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