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96章:何罪之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896章:何罪之有 (第2/3页)

之地,洪武帝朱元璋为使农民的衣食等自给自足,便发出了种稻以外,须种桑麻棉的命令,于是丝棉纺织手工业迅速盛行,江南工商业因此也获得了发展。朝廷在苏州在天心桥东设立了织染局,当时分六堂,织机173张,在局匠役667人,专门为皇室生产高档绸缎,每年大致在1500多匹。苏州城东皆机户,以丝织为业。郑和七下西洋,海外贸易逐渐兴旺,也刺激了苏州商业活动的活跃,与扶南(柬埔寨)林邑(越南中部)等国开展贸易。受海外贸易的高额利润刺激,苏州丝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成为江南丝织业的中心,经济发达,早些年受到永乐皇帝迁都、疏通运河、下西洋、五出蒙古等壮举影响,苏州一向赋税较重,才没出现今年的这番局面,所以被人称作大丰收了。

    此时顺嘴说了一下,不想皇帝的面色如此难看,吓得噗咚一声跪在了低声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不该乱议论国事,扰乱皇帝心思?“

    “何罪之有?“朱瞻基被惊醒了过来,先前只是有些震惊而已,他手中的奏折,正是苏州知府上的奏折,今年明明是个丰收年,税收却是少了一半,这让他惊讶之余,感到有些愤怒?”才有此一问,不曾想竟吓着了海涛,忙安慰了几声,道:“朕还记得洪熙元年欠粮三百九十二万石,怎么今年大丰收,赋税竟积逋高达七百九十万石。松江府父王在时定拨起运米四十五万石,而实纳只有八万石,常州、湖州等府逋欠税粮――光说粮食倒也罢了,为何这江南制造局明明产量惊人,运至京城的却不足朝廷的一半,这些粮食、丝绸都去哪儿,难不成都飞了不成?“

    海涛原本不过是给朝廷喂养马匹的,虽说早些年去了几趟朝鲜,那也只是跟在黄俨下大大下手,并没有增长什么见识,根本就不懂什么经济,一听皇帝这话儿,不知该如何作答。

    朱瞻基皱眉发了几声牢骚,才意识道海涛并不识字,自己这番牢骚发得好没道理,摆了摆手道:“南京可有什么消息?“

    “还没消息送来?“海涛一听皇帝不再问那些让人头疼的问题,立即松了一口气,抬手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小心的道:”内阁还没派人送来消息?“

    “况钟去南京也有些时日了吧?“朱瞻基皱着眉头漫不经心的问。

    海涛丝毫不敢怠慢,越发小心的道:“回禀皇上,从况大人离开京城到现在,整整四十天了?”

    “有这么长了?”朱瞻基有些意外,他这时日先是忙着处理父王的葬礼,随后又开始忙着处理父王留下的各种政务,浑然不觉时日,没想到竟过了四十多天,此时才想起,那些文武大臣还在锦衣卫、东厂的监视之下,不免有些担心的问:“文臣可有什么动静?”

    海涛道:“回禀殿下,有夏大人,杨大人从中调度,各位大人虽不能回府上,却也照常办公,倒也没什么不适?”

    朱瞻基点了点头道:“那就好?“话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