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章:往事已随风 (第2/3页)
们的实力,想要剿灭西王朝廷,轻而易举,但我们这样做了,不但坏了我们大明的声威,还偏离我们下西洋的原意,也会耽误我们的行程,更严重的是,打败爪哇的消息传到西洋各地,各国就会怀疑我们的来意,我们的使命还能完成么?”
“不,不能完成,不能完成使命,我们下西洋还有什么意义呢?”他的声音落地有声。
“哐当!”
一声清脆,也不知是谁先放下了武器,跟着一阵哐啷的声响,数万将士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一场厮杀就此止住,此后他命令派出使者前往西王朝廷交涉此事。
得知自己的将士杀了大明将士后,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要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鉴于西王诚惶诚恐,请罪受罚,于是禀明皇朝,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处理这一事件。明王朝决定放弃对麻喏八歇国的赔偿要求,西王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感动,两国从此和睦相处。
仅此一事后,他的宝船继续一路南下,先后经过苏门答腊、锡兰山等地,一路上与西洋各国交流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他们灿烂的笑容,热情的问候,都让他怀念不已。
他多想多逗留几日,但他不能,因为他还有一项更大的使命,去一个叫古里国颁布朝廷的旨意。
经过多日的辗转,宝船成功抵达古里国。
此国西临大海,南毗邻柯枝国(今印度柯钦)。从古里乘船三日到柯枝国,十日到锡兰山国。当宝船抵达海岸的时候,古里国沙米国王盛情款待远方来客。他的船队受到古里国人热情招待。海船上鼓声、锣声、钟声、号角一齐发响,震耳欲聋的声响越过海洋,跨过礁石。海岸边上的古里国人看到了一片接一片的帆船迅速向岸边移动。古里国人已看清了面前的宝船,每艘宝船有几幢屋大,这些船首画着蛇眼的大船黑压压一片,像一座海上城市。
为了答谢古里国国王沙里地,安排筵宴,款待沙里地。席间,他的副手王景弘向沙里地国王提出,为纪念这次远航,在古里国盖一座碑亭,以留作纪念。 沙里地国王欣然同意。这样,他船队的官兵就动手盖造碑亭。经过船队官兵的努力,没有多久,在古里国盖造好了一座中国风格的碑亭,石碑上刻有碑文。
“永乐五年,朝廷命正使太监郑和等,统领大 宝船到彼,起建碑亭,立石云: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 同风,刻石于兹,永乐万世。”
此后他宣读朝廷的旨意,颁诏册封古里国王,并赐予印诰、文绮等物,而古里国国王派遣使至大明朝贡,贡献宝石、金腰带、珊瑚珠、胡椒、木香……
第一次的西洋之行圆满而回,满朝文武都为之欢腾,他也很高兴,很兴奋,这种海上航行的感觉让他很怀念,很喜欢,那些热情的人们,让他魂牵梦绕,还有那一道一道的使命,让他身为一个大明臣子,也可以为朝廷,为国家建功立业,所以他喜欢这种航行的感觉。
万国来朝的感觉,让朱棣很满意,很快他又接到了下西洋的旨意。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 丁,三十六岁的他完成了第一次下西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