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82章:往事都随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82章:往事都随风 (第2/3页)

璋将这些人划归宁王朱权统领之下,三卫自大宁前抵喜峰,近宣府,为朵颜卫;自锦、义历广宁,渡辽河至白云山,为泰宁卫;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为福余卫。朱棣靖难起兵,合并宁王军众,挟宁王南下(后徙封南昌),以三卫蒙古首领脱儿火察为都督佥事,哈儿兀歹为都指挥同知,掌朵颜卫事;安出及土不申俱为都指挥佥事,掌福余卫事;忽刺班胡为都指挥佥事,掌泰宁卫事,三卫三百五十七个头领,各授指挥、千户、百户等官。

    朱棣称帝后鉴于三卫立下了不少功劳,与三卫约定,脱离宁王而自为藩部,每年发给耕牛、农具、种子等从事农耕,在广宁等地互市。成祖弃大宁,旨在使三卫为北边屏障,解除南下夺位的后顾之忧。三卫由此成为半独立的藩部,处于明朝与鞑靼之间,算是朝廷暗插的一股实力。

    瓦剌,最初居住在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的八条支流地区)。人数众多,有若干分支,各有自己的名称。元时开始南下,定居于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并改狩猎经济为畜牧经济,兼营部分农业。瓦剌有四大部或四万户,简称“四”。

    到永乐一朝,朱棣对鞑靼用兵,使瓦剌首领猛哥帖木儿乘时而起。明成祖朱棣即皇帝位后,即派使臣告谕瓦剌部。永乐六年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贡马请封。七年,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受明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三王中马哈木势力最强,朱棣连年攻打鞑靼,鞑靼势衰,瓦剌乘机南下。十年,攻杀鞑靼的本雅失里,进而南下攻明,渐渐威胁到明朝边境,引起了朱棣的警觉。

    永乐十二年,朱棣亲自率领大军北征瓦剌,直至土剌河。翌年,马哈木等贡马谢罪。不久马哈木死,子脱懽,承袭父亲马哈木被明成祖封为顺宁王,这些年,倒是老实本分,但自从朱棣死后,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里,杨荣敏锐的感觉,这位披着羊皮的狼头慢慢露出一些狰狞的面目来,先后对周边部落,进行不少攻击,如今竟减少牛羊的贸易,还输送了不少使者,这可不是一个恭顺着该有的态度。杨荣追随朱棣处理边防多年,深知朱棣对蒙古的用意,扶持瓦刺,安插兀良哈三卫,搞这么多,无非就是分化元帝国的势力,就像汉武帝的推恩令一样,一点一点的分化藩王的胜利,最终那不出实力与朝廷对抗。

    但这些年来,效果不能说没有,但作用不大,鞑靼和瓦剌争斗不休,实力大大的减弱了不少,但这些蒙古人天生就是战士,争斗了多年,实力彼此起伏,并没有真正的少去。

    先是永乐七年(四月,鞑靼杀害了明朝使节郭骥,公开挑战大明。

    这种公然蔑视大明,激怒了朱棣,在永乐七年封瓦剌首领马哈木为顺宁王,对其部落提供援助,啊助其攻打鞑靼,瓦剌乘势击败前来进攻的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实力趁机做大。

    此后,瓦刺首领马哈木利用明朝的赏赐,充实本部实力,不多久开始不断的蚕食西部蒙古的地盘,几年之间,瓦剌的实力开始急剧膨胀,占领了很多地方,在打垮了鞑靼后,瓦剌的马哈木开始着手统一蒙古,恢复帝国的野心,他立答里巴(黄金家族阿里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