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章:大手笔,大气魄 (第2/3页)
音喊道:“退朝!“
朱高炽迅速站了起来,不待群臣高呼万岁,便转身离去。
“告诉三位杨阁老,说朕有事与他们相商,让他们去东暖阁等候?“临转身时,朱高炽对海涛吩咐道。
海涛躬身道:“奴才明白!“
文华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因其位于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明初文华殿作皇帝常御之便殿,皇帝常在此地办公。
整座为工字形平面。前殿即文华殿,南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
殿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文华门。后殿曰主敬殿,规制与文华殿略似而进深稍浅。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本仁殿、集义殿。
此时文华殿的东暖阁里,杨士奇、杨荣、杨溥、黄淮 、蹇义、金幼孜、夏的吉等一干群臣都坐在暖阁里,耐心等待着。
众人尚未从刚才的惊愕之中回过神来,尤其是户部侍金幼孜更是如此,皇帝竟给靖难的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人平反,还说他们是忠义之臣,这不是打自己老爹的脸么?
对于当年的那场叔侄大战,谁是谁非的确不好说,毕竟这是皇帝的家事,容不得外人评说,但就个人情感来说,金幼孜是比较倾向与朱棣的,一个藩王而已,实行推恩令便可以了,偏偏建文帝不肯,听信了黄子澄的建议削藩,削就削了,可偏偏弄得满朝风雨,一干皇子皇孙,杀的杀,囚的囚,流放的流放的,这样的对待,不反抗才怪呢?当然了,仅这一点不足以让金幼孜对朱高炽的今日所做有所不满,更多的是朱棣做了皇帝后一系列大手笔,
^^^^^^^^^^^^^^^^^^^^^^^^^^^^^^^^^^^
靖难削藩,迁都修典,七下南洋、五征漠北,八十万大军下安南,浚通大运河,短短数十年,使得大明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这样的功绩,比唐宗宋祖都不为过,甚至比当朝tai祖皇帝都要好得多,正是从国家的大局来看,金幼孜对朱棣有着旁人没有的尊敬和拥护。
“圣上仁慈宽厚,赦免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后人之罪,倒也没什么,只是圣上承认方孝孺乃忠义之臣,这,这岂不是在说成祖皇帝当年杀错了人么,如今成祖刚刚驾崩,圣上这么做,岂不是坏了成祖皇帝声名?“金幼孜扫了一眼众人,轻叹了声道。
“是啊,方孝孺大书四字“燕贼篡位”,还绝命赋道:“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可求?呜呼哀哉,庶我不尤!这才让成祖皇帝忍无可忍,不得不下令灭他十族,说起来成祖皇帝也是无可奈何?“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黄淮也轻叹了声,附和道。
黄淮洪是武二十九年中应天府举人,翌年丁丑登春榜二甲第五名进士,授官中书舍人(从七品)。朱棣与南京登基为帝后,任黄淮为翰林院侍书;七月初三,复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