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四二四章 青山集 团海洋发展的困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四二四章 青山集 团海洋发展的困境 (第2/3页)

,很快就叹气回答上来,只是在称呼云逸上有些尴尬,毕竟以前叫惯了‘云子’这样的称呼。

    云逸默默听着没有吭气,以蔡伦村海上两千亩海区的规模,拥有两百名海上直接作业人员来算,青山集团海洋公司六千亩海区,拥有五百个员工,理论上来说也算是能保证运营了。

    不过,海上养殖业也是一个队员工素质和熟练程度要求很高的行业,新的员工创造的综合价值,经常出现两个新员工比一个老员工差不多;而且一个新员工至少要老员工带上一年,才能算是合格的员工。

    这样的员工比例数目,青山集团海洋公司的工作强度明显比蔡伦村要辛苦的多,不管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都辛苦的多。

    而且,更为让青山集团海洋公司老员工们担忧的是,青山集团人数如此之少,而海区距离陆地码头距离,平均下来却都在四千米左右,而蔡伦村平均才一点五千米距离。

    这不过是区区两点五千米的路程,在外行人眼里或许没什么,可是在内行人眼中来说是个非常头疼的问题。

    因为在海中行船速度很慢,尤其是在收割海带的时候更慢,一艘四十马力拖船,在拖着长长一条龙,差不多十条装满了海带的舢板的时候,拖船速度不过是每小时三千米左右;即便是拖着空的舢板,速度也不过是七八千米每小时左右。

    这样一算,青山集团的养殖作业船一趟出海到海区作业,完成收割海带后拖着返回,要比蔡伦村这样离得近的海区要多出五千米的距离。

    即便是算上去海区收割海带的路上空舢板跑的快时间短,来回加起来也得一个小时以上。

    这意味着,同等的工作量下,即便都是同样的老员工同样的工作效率,青山集团的员工也要比蔡伦村每趟来回出海作业多出一个小时。

    一次出海作业是一个小时,而收割海带忙的时候,云逸记得蔡伦村这边一天经常能作业四五次,端的是非常的辛苦;而若是每天仅仅同样工作量下,青山集团的时间就得超过四五个小时。

    海洋养殖业的辛苦,尤其是收割海带期间的辛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以云逸知道,相对周边企业还要轻松点的蔡伦村为例子,蔡伦村养殖场在忙季都是每天凌晨三`点到三`点半就出海工作,工人起床至少得是两点四十。

    而最忙的时候,最晚回家恐怕都得六七点了,一天高强度的工作时间能够达到十四五个小时。甚至十六七个小时都有过。

    当然不是每天都晚上六七点回家,有的时候也很早,可是养殖海带本身就是个极为辛苦的劳力活,极端的辛苦。

    而相对于蔡伦村,如果青山集团海洋公司执行同样的作业数量,即便是都是老员工,那么工作时间最长则是更让人受不了,蔡伦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