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1章 给官员们编的顺口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41章 给官员们编的顺口溜 (第2/3页)

。老百姓损失惨重,负责为大棚建设提供贷款服务的银行,所有用作大棚建设的贷款全部坏死。

    最后这个干部灰溜溜的调出督城,他走那天,城乡响起一片鞭炮声。按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有的时候,好事办不好老百姓也不买账;

    “大牌楼”是另一位市委书记上任后,根据群众的呼声和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需要,把清帝乾隆爷亲笔题写的“天下第一郡”的扁额,以牌楼的形式再现,直到现在,这座古色古香矗立在高速路口作为进入督城境内标志的大牌楼,仍然是督城的标志性建筑。

    岳筱,是督城本土培养出的唯一一位就任地级市党政一把手的干部,这里说他只知道:“买卖干部”有失偏颇。

    他在督城任职期间,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如备受关昊欣赏的开发区建设,如果没有当初拒绝污染企业的进入,就没有后来托雷斯﹒丹的新能源基地建设,即便是关昊力主强力治理整顿的砂石料企业,在当时的引进上也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带动了周边运输业的发展,提高了就业。

    尽管后来到了必须治理的地步,那也是许多后续工作如监管工作的缺失造成的现在治理整顿的必要。从市长到书记,他在督城呆了六年,后期的确是有“买官卖官”的微词。

    如果说前边这几位在督城的历史上或多或少的留下的物质业绩的话,那么只有关昊留下的是意识形态里的业绩,是人们思想意识领域里的改变和革命。

    当然在关昊走后,他主持的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也被后来加了进去,成为“关昊的文明村和双亲活动”,在物质建设的前提下,影响更深的还是人们思想意识领域的深刻变革。

    这种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政绩,较之许多干部热衷于抓物质领域里的政绩工程来说,更加的难能可贵,也更加受到了这里人们的推崇和拥戴。

    对于这个顺口溜,前些日子夏霁菡去稻园采访时就听到过,当时村支书李俊是怀着敬佩的心情说的。她不知道关昊听说过没有,此时见他根本没有回去的意思时,她就说道:“有个顺口溜现在很流传,你要不要听?”

    关昊点点头。她于是给他背诵了这个顺口溜,满以为关昊会感到好笑,甚至或不以为然,没想到他听完严肃地说:“夏霁菡同志,鉴于你以后干部家属的身份,以后不要传诵这样的信息,听到了就权当没听到,没听到也不要去打听。”

    什么家属?我首先是个记者,是党的新闻工作者,这一点关大书记你可能忘了吧。她在心里嘀咕着,但终究没有说出来,眼睛看着别处,不再说话。

    “不服气是吧?”关昊知道她是一个不好是非的人,但必要的嘱咐还是应该的。

    见他双手撑着床,漆黑的眼睛动也不动的盯着自己,夏霁菡就说:“服气,我服气的很呀,关大书记。”

    关昊和夏霁菡在乡野豪宅中,度过了他们认识以来最为美好的两天,这么多年来,关昊终于找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