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第2/3页)
心里巴不得他快些走,客套两句,看在他对建大学这么有兴趣的面子上送他到了院子门口。
回到里头,贾琮赶忙问贾敘:“五叔肯定在蜀王这里安排了探子,知道这个姓丁的是什么来历”
贾敘含笑道:“此人想必就是丁忘机了。”
“他爹妈怎么取的名字啊”贾琮咧了咧嘴,“跟个法号似的。”
“本来就是法号。”贾敘道,“你没瞧见他手腕子上挂着念珠串子他是在尼庵长大的。”
“啊”
“丁忘机乃是弃儿,襁褓中被人丢在尼庵门口;大师父怜惜他,便收养了。养到七八岁,因他是个男孩子,留庵堂不便,遂欲送去和尚庙。偏平素照看他的那姑子舍不得,独避一院养他。”贾敘道,“后丁忘机成了六王爷的幕僚,极得看重。天下分封时,丁忘机要随六王爷入蜀,将他那个尼姑养母一并接到了蜀国,如今就住在昭觉寺。”
贾琮托着腮帮子道:“他倒是知恩图报。难道我方才想错了”
“嗯你想了什么”
贾琮遂将自己猜测郭枢会如何安置私生子的说了一遍,又道:“郭老爷养的私生子都会挑殷实人家,怎么郭枢的私生子沦落到被丢弃庵堂按理说,一个当细作当成了敌方军师的人应该很细密周到才对啊。”
贾敘道:“郭枢得罪了不止一个王爷,藏私生子自然得藏得隐秘、安全。庵堂恰好又隐蔽、又安全。”
“但庵堂、寺庙有个风险,就是极可能孩子会出家。”贾琮道,“他把私生子藏起来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传宗接代郭老爷挑姘头还挑夫家姓郭的呢。”
刘丰在旁道:“郭枢对郭三水说,如果自己死了,仇家必是六王爷。竟有这么巧的他私生子碰巧跟了六王爷”
“对啊”贾琮击掌道,“莫非这丁忘机的生母就是六王爷家的探子哎呀我忽然觉得忘机这两个字不是寻常的法号啊,不是和忘记谐音么”他已经脑补出了一出狗血大戏。
陈瑞锦道:“哪有在尼庵养大男孩的。孩子长大成家之后,还带着尼姑养母从京城搬到成都,此举亦古怪。依我看,他生母就是那个抚养他长大的姑子。”
众人眼前一亮。贾琮忙说:“是了是了是了尼庵本为世外之所。郭枢勾搭了个姑子,好让孩子生在尼庵养尼庵。只怕他与这姑子说好了,孩子不出家。”
刘丰道:“只是孩子怎么姓了丁呢”
陈瑞锦道:“许是姑子姓丁。”她微笑道,“这姑子想必本来不是姑子。因未婚先孕,才出家做了姑子以遮掩此事。想来原本的身世也不是低门小户。”
贾琮忽然想起一事:“说起来,先京营节度使丁成武家有没有姐妹女儿什么的,出了家的”
刘丰道:“不错。若是这女子出身在先义忠亲王营中的人家,就说得通了。”
贾琮忙说:“啊你想明白了么那你理理吧,我歇着。我说了大半宿的话了。”贾敘弹了他一下。
刘丰喝了口茶道:“咱们因先看到郭老爷为避被人灭门断了香火,一头将自己与媳妇生的儿子换到别人家,一头与许多有妇之夫私通好养下孩子在别人家。只是郭枢却与他不同。郭老爷与其养父郭三水精通机关地道之术,帮着剑南节度使方雄修了许多机关地道,显见是早晚必别灭口的。郭枢当年乃是太上皇派往义忠亲王营中的细作。他主公是皇帝、且已赢了。他功劳极高不说,早年太上皇身边能拿得出手的人才想来也不多吧。他不是略平庸些么,投靠他的有本事的主儿未必多。”
贾敘点头道:“委实不多,郭枢死后太上皇心疼了小半年。”
“故此,郭枢当年并不是非死不可之人。”刘丰道,“无非是得罪了义忠亲王和六王爷罢了。这两位一个死了、一个不曾上位。假如与他有私情的这女子乃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怀了他的胎儿又遭他始乱终弃、不得不出家为尼,而后娘家又被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