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第2/3页)
又问:“还有么”
贾琮道:“须得定制些插在书架上的、隔开各色分类的、极为明确的木签子。例如史宋史评注六字首字七划。做签子的钱哪位王爷想来是肯出的。”
苏铮道:“翰林院倒不至没这点子小钱。你这法子虽清楚,只是麻烦,另外恐怕各位大人不惯。”
贾琮道:“整理的时候麻烦,日后寻书极容易,何不一劳永逸既用着比从前方便,管保立刻就习惯了。由俭入奢易在这上头也是一样的。”
苏铮捋了捋胡须赞道:“你这小子最擅触类旁通。”又问:“那义工是做什么的”
贾琮道:“分类。每位大人守着一个大案子,案子上排着那些分类的木头签子。我们这些小的们负责将书分送到相应的那位大人案上去;各位大人负责查验我们是否分错了类,不记快慢多少、只记对不对。咱们又不是干活的小子”
苏铮连连点头,示意他接着说。
“待各色书籍都分类好了,各位大人列好自己案上的书单子,依着顺序报到先生这儿来。”
苏铮闻言一笑,这便是将他放在领头的位置上了。
贾琮接着说:“先生身边留几个写字快的,不拘哪家的孩子,依序将书名誊录一遍。誊录好了,各位大人便领着自家的孩子前头分类的时候乃是不拘谁家的一齐上将这些书并签子一道,安置到事先定好的架子上。书架子也须贴好编号,如,某屋甲号书架、某屋乙号书架。最后誊录目录。”
苏铮一面缓缓点头,一面抓着胡须思忖了半日。
贾环在旁忍不住提醒:“先生,手轻些那是你自己的胡子。”苏铮扭头瞧着他,贾环道,“我恐先生把胡子揪下来。”
苏铮瞪了他一眼,因吩咐道:“琮儿去与我写个细则来。”
贾琮应了,又叮嘱道:“先生若不肯替我了。又道:“纠先生乃是川中一带人,因京城不易居,旧年就走了,我也不知道他如今身在何处,仿佛在吴越一代寻到了东家。”
次日苏铮便拿着这个去翰林院寻同僚商议,乃编排自己在茶楼偶遇了一位先生,不肯通报姓氏,只说名纠行九。闲聊之时那人听闻苏铮是翰林院的,又闻翰林院近日欲借修缮屋舍整理书籍,便随口提议此事,并当即写了这个篇子。
同僚皆觉得有趣。谁家没有几个或得意或喜欢的儿孙弟子平日不过是熟识的几位同僚好友知道罢了。若此事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