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38 三上武当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638 三上武当山 (第3/3页)

倜看着石碑连想着自己刚才从药王谷中爬上來,要是沒找到爬上來的木滕,还不知道要在山谷下呆多长的时间,

    他再次看了看周围,感叹道:看这样子,似乎有点來历,好像听师父说过,我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熊倜又往里走,走了几步,发现有块石碑,他扫了一眼,这石碑大致把这里的來历说了一遍,

    公元七世纪初的唐贞观年,天下大旱,飞蝗遍地,朝廷下旨前往名山大川祈雨求福,但仍滴雨未下,最后的时刻,唐太宗李世民把目光投向了千里之外的武当山,

    他遣均州太守姚简上五龙祈雨,姚简在五龙峰遇见了五个儒生,自称五气龙君,据说,此山是玄武神守护,我们看你为人正直,特尊玄武之命前來相助,随后,大雨倾盆而下,解除了天下旱灾,

    唐太宗下旨,建造五龙祠,从那以后,每年春天,武当山五龙宫村的村民都会上五龙峰举行祈雨仪式,

    村里的老人们都说,五龙峰是武当山的龙脉所在,村民们祈雨的灵应岩里居住着五气龙君,人们更习惯称他为龙神,

    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大兴武当,在五龙进行了大规模建筑,赐额为“兴圣五龙宫”,

    明嘉靖年间,五龙宫各类殿宇道房达850间,古人盛赞五龙宫是“层层历落怪松,拥殿千朵芙蓉”,由此可见当时建筑之宏伟壮丽,

    五龙宫宫门外为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墙”遗址,尽管墙体已全部毁坏,但从残存的墙基仍然能看出整个宫墙的宏伟,

    进入宫门后,宫前是二座南北对称的碑亭,亭内各置巨石雕赑屃驮御碑,

    五龙宫“龟驮碑”有十米之高,重一百多吨,刻有明朝永乐皇帝的圣旨,“太岳太和山(即武当山)各宫观有修炼之士”,明令禁止“往來浮浪之人生事喧聒扰其静”,

    过碑亭后,是龙虎殿,是五龙宫唯一保存完好的主体建筑,龙虎殿为清代重建,坐西朝东,砖木结构,

    殿内中间供奉王灵官,道教的护法神,左右则是青龙、白虎,守卫宫观山门之神,人形的青龙、白虎有五米高,是明朝的泥塑,怒目圆睁,盛气凌人,斑斓的色彩历经五个世纪,仍然鲜活,

    龙虎殿与真武殿之间的院子内有五口水井和两个水池,这是五龙宫的“五井四池”,

    水池一圆一方,象征天地,体现了古人的阴阳观念,五龙井代表五种颜色、五种方位,五种金木水火土,所以五井又是中国古代五行思想的体现,

    相传当年为唐王朝天降甘霖的“五气龙君”常常在此神游,五龙井和五龙宫,都因此而得名,非常神奇的是,搅动任何一口水井的水,这“五井四池”,都可见波澜,

    事实上,一井打水,五井皆动,并非五气龙君的神助,而是古代道人们精妙的设计,直通地下的五井不仅沟通了地下水,设计师们还将五井连接为一个整体,

    如此,即解决了水的來源,还让彼此间互通有无,而天地日月四池是古人为土木结构的宫殿,免受火灾准备的消防池,

    熊倜走进五龙宫真武殿,看着真武神像自然地跪拜了下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