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七章 太后掌权 (第2/3页)
自己的几个问题,而是看向宗室元老拓跋丕,“东阳公,如今肆州境况如何?”
“禀太后,东平王道符自长安而反,段太阳于肆州并起响应,长安镇副将、驸马都尉万古真,巨鹿公李狄、雍州刺史鱼玄明均为其所杀。长安镇为其所占,雍州有危。”拓跋丕如实回答。
“拓跋道符统肆州、并州两地兵力,皇上命他领兵驰援南境,若他早有谋反之意,何以辖地不反,反倒以疲累之军自边境而反?何也?”
冯落璃这么一问,难住了方才还众说纷纭的百官,自肆州至长安何止千里,以疲惫之军举事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拓跋丕思虑片刻,开口答道:“肆州、并州土地多贫瘠,加之去年旱涝灾害,大面积良田粮食欠收,不少郡县还要靠官府赈粮才得以维持生计。东平王辖制两州多年,但就其豢养兵力看,仅是军粮一年消耗之数不下万石,他料想到倘若就在辖地起事,粮草供给必定不足。而自肆州至长安横跨五州数十郡,沿途设有官家粮仓四座,各州驻军不足万数,再加上他常年奔走这些州郡,与不少官吏过往甚密。今假借奉皇命驰援途径各州郡,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轻而易举或暗自招降、或强力攻取拿下粮仓补充军粮供给。”
冯落璃对拓跋丕的分析很是赞同,不觉微微点头,而后看向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慕容白曜,“慕容爱卿,你以为如何?”
慕容白曜上前一步,看着冯落璃恭敬的施了一礼,而后看了一眼方才说话的拓跋丕点头表示尊敬之后,缓缓说道:“东阳公所言实属合情合理,不过臣以为东平王此次长安谋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何种原因?”
“眼下南境烽火正盛,我军虽有京兆王、济阴王和汝阳王自东向西形成一道防线,又有尉元、元石等猛将领军驰援。然而宋将崔道固、沈文秀、沈攸之也绝非泛泛之辈,孰胜孰败还未可知。东平王选在此时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