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新政 (第2/3页)
姜氏,咸阳滕氏等等十三家大小世家一起做出让步,大势所趋,各地世族只能拥附。
事实上,现在的门阀士族也不过是初步萌芽当中,还未形成两晋那般庞大骇人的势力,在卫宁的强势下,也自然不得不低头。相比较,失去了人口,让世家大族们不得不支付不少招募佃户的钱粮,卫宁减免的税收也算稍微有些弥补,至少不至于让人心疼。
但真正有远见和野心者,却能从卫宁这手段中看出真正的厉害。不论是哪个时代,以人为本是最基本的,而卫宁一下子制约住了士族豪门掌控人丁的能力,也便是让他们失去了发展后续的动力,即便有土地,有钱,有粮,但无人,一切都是空谈。而这些人丁的解放,对国家的税收,又添加了一笔庞大的收入,比起卫宁减免的那些士族财政,虽然不至于填平,但也挽回了不少损失,何况……这些士族阶层所享受卫宁的让步减税,又能一直持续下去?
新政的施用,并非一帆风顺,但大方面来说,却受到了卫宁良好的转化。世界上,不论何时,不论何地,政权都如同一个金字塔,高高在上顶端处,终究只能是那么一小撮人,成为底下无数人的代表。而掌握住了至高的那一小撮人,那么在压制大局上,便有了七八分的胜算。
被刘晔捅出来的事情,说到小处是恶霸侵吞土地,欺压百姓,说到大处,便是不给他卫氏面子,意图蓄养实力谋反!当然,这也不过是个借口,但堂而皇之的提出来,无异于给了明处的刘晔受之以口舌,给了暗处卫宁捏到了把柄。
在给予了变相的补偿和让步,卫宁的大计划虽然不至于全功,甚至不少都只是提点了个形式,但也足够让他满意了。有了初步的草创,在一个良性的循环下,等到大势所趋,这些人就算想反悔也反悔不了了。
想另外一个时空,同一个时刻,最为显赫的诸侯,不外乎就是袁绍和曹操,两人能得无数贤良附庸,论起来,袁绍占了四世三公的名头,又有四州强横的势力,而曹操拥立献帝,唯才是举。帐下贤才济济一堂,对比起如今的河东来说,要实力乃天下第一,比政绩清明,对曹操也不遑多让。
正是如此,天下之大,贤良莫不蜂拥而至。
三州初平,卫宁不愿意让无德无才的世家子弟抬头,败坏政坛,宁肯让上面的人,一人领几人事,也不松口,而有了大批的才能之士慕名而来,相当大程度上填补了官吏的空缺。
而地方毕竟不是中央,在安邑有卫宁压制,众人无话可说,也不敢有所怨言,在地方上,即便受到了上头的人的敲打和提点,却还是有不愿意低头的人,要展现一下勇气。
集结私兵,抵制官府政策,成群结队,州郡之地,却也弄得声色不小,不肯接受卫宁的新政。
而卫宁早前派出的黄忠掌管雍州,卫五管辖凉州,赵云控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