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38章 劝降徐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38章 劝降徐荣 (第2/3页)

荣的进攻并非不可能,但倘若在加上另外一只悍勇的军队,却是另外一番话了。

    曹操本来异常满意夏侯渊的沉稳,而本来的意思也正是想趁着徐荣大军缺粮而无战心的时候,送上这卷劝降书。

    而显然,这卷书帛已成废纸,他掐算的时机,却始终慢了郭嘉半拍。

    就是对时机的拿捏好坏,却让他陷入了一个危险的局势。

    面对这样的局势,曹操帐下的谋士团体,也觉得颇为措手不及,明明卫宁的家眷还在曹军手中,而他又素来与杨奉有隙,为何竟然如此摆出如此大忠之态而援救杨奉?

    戏志才在短暂的错愕之后,却实在猜不透,卫宁到底有何依仗能够不顾家小安危起兵南下,但这些并不是需要解决的第一问题,他能够应对现在摆放在曹操面前的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上中下三策,要嘛放弃安邑,避开北方军的兵锋,而退守恒城,大阳一线,消化已夺地盘,等卫宁与杨奉之间的矛盾再出现不可调和的时候,再卷土重来,要嘛放弃安邑,起大军,趁着卫宁远道而来,徐荣兵马还未恢复战力的时候,彻底击溃他们,又或者鼓足全军战力,不计死伤,不计任何代价拿下安邑,借城高池深的防御,拖垮本来粮秣不多的北方援军。

    上策求稳妥,行此计能够避开卫宁与杨奉合流之后军队的庞大数量,但所需要的,却是曹操最不愿意等待的时间。下策求险博,倘若不能在卫宁彻底袭击到曹军侧翼的时候攻下安邑,那么面临的必然便是里应外合的夹攻,灾难般的不利局面。而中策,不急不缓,最为保守,也符合兵家分而击之的道理。但,却会给安邑军足够的喘息时间,而又将面临城中守军不顾一切的反扑。

    曹操在戏志才三策之间来回踌躇,事实上,他心中已有定论,生性多疑,却早考虑到了另外一个方面。

    到底卫宁有什么依仗,使得他竟然挥兵南下。是否有什么计策能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