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田先生 (第3/3页)
得慌忙止住话头,干咳一声道,“我说的田先生是巨鹿人氏,早前曾在京师任御史,好像如今已经弃官而走,前几日正巧入得乌巢,这才盘桓此地,助我等打败那贼寇!”
“哦?”对于那城尉的冷声讽刺,卫宁自然不会放在心上,那城尉说的话,却引起了他一些兴趣,“朝堂上官,弃官而走?这身份却是不小……田先生?何人?”
如今北方虽然被汉军连连收复,张角一支孤军只不过负隅顽抗,昔日黄巾那数百万席卷天下之势,却被区区十万汉军打得飞灰湮灭,溃不成军,此刻的黄巾之乱也渐入尾声,如同日暮西山,再难有所作为。
不过,不管怎么样,在卫宁上辈子的历史中,黄巾之乱的定义时段却是从184年一直到了192年,其中最大的原因,其实还是在于那些逃散的黄巾余孽,也正是靠着这些黄巾余寇,才使得初期的曹操拥有了很多兵员,得以有争霸天下最为基础的资本,虽然这些资本差点害得他粮草匮乏,差点被人袁绍干掉……
这些事情是卫宁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如同他无法挽回三国诸侯争霸而带来人口锐减的局面一样,中央皇权的没落,造就了地方诸侯之间反抗心思,或是有意,或是无意的,他们都需要依靠这些黄巾余孽来作为借口,借以长期控制地方经济,政治以及最重要的兵权,这才纵容了某些黄巾反贼继续祸害州郡的本钱,不过只是有些人却疏忽大意,最后只能自食其果罢了。
即便本来是不需要这些理由的,但在三国这样一个处于名,理的封建时代,有大义才能行事,已经是所有人心中的共识,同样取得了大义,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好比拥有了稳定军心的精神武装,普遍愚民,老百姓甚至是军队若是没有一个向心力大的目标,也很难发挥出该有的凝聚力。所以,后来,不论是田丰沮授,还是荀彧,郭嘉,甚至是远在江东的孙策都反复强调了迎取汉献帝的重要性,这便是大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