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_第四七三章恨陛下晚生两百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正文_第四七三章恨陛下晚生两百载 (第3/3页)

,整本书通篇古文,全都是论语中的内容,一点注解注释都没有,干净的好像没人看过一样。

    “冯从吾,这是怎么回事?”朱由校放下书,面沉似水的喝问道,从皇帝这直呼其名的问话方式就能看出来,对方此刻很生气。

    “陛下!”冯从吾咽了口唾沫,有些紧张的回答,“臣不知道陛下喜欢何种注解,想要以哪家的注解为正统,故而没有重新注释勘定,只是弄了这么一个句读出来,让人通读理解。”

    “以哪家为本?”朱由校一愣,“论语的注释难道很…….”最后一个多字他没有出口,默默的被咽了回去。

    论语的注释多么?

    多,非常的多,甚至不要说注解了,论语本身的版本都非常多,历史上有齐论语,鲁论语,古文论语三个本子,各自内容都不相同,更不要说注解论语的书籍了,历朝历代,可谓是汗牛充栋,不可计数。

    说实话,对于论语,朱由校自己根本就没有通读过,之所以想要重新注解论语,也是受到五经注我的传统习惯所影响。在历史上,凡是有名望,欲行变革之人,都会这么干。说白了也就是扯虎皮而已,用古人的传统标榜自己的正确性。

    朱由校能够改变当前的土地所有关系,却不能改变大明百姓的传统和文化,儒家,是不死的,儒家,已经刻到了华夏百姓的骨子里,根本不会消失和死亡。

    既然如此,不如我来重新解释儒家,让他附和未来历史的发展潮流。朱由校有着远超此时代人五百年的眼光,他相信,按照自己意思注解出来的论语和儒家经典,至少五百年不会落伍。

    只是,他的这个想法其他人不知道,冯从吾不知道,光是下了一个重新注解的命令有何用?以什么为标准呢?

    故而,最后出现冯从吾交白卷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是朕疏忽了!”朱由校果断承认错误。

    只是,错误容易承认,但是接下来的要怎么办?难道要自己重新学习论语,然后自己注释么?别说朱由校没这个本事就算是有,他也不打算这么去干,四书五经这么多本,注释下来,朕还要不好干其他的了。

    何况,想要将儒家和自然科学,西方的一些学说联系起来,共同发展,谋求新的变革,这可不是后世随便一个人都能办到的,必须对西方哲学,科学有一定深入的了解,已经读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研究才行。

    朱由校办不到,整个大明都没几个人能办到。要么是只会传统学说,对西学不了解或者根本就没看过,比如冯从吾,要不就是传统学说学的不够深刻,水平不够,比如李之藻。

    思来想去,他就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人选,难道整个大明都没有这样合适的人么?他苦恼的抓了抓头发。

    不,其实还有一个人可以,朱由校忽然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目光扭转,看了过去。

    徐光启!

    【作者题外话】:上班去了,晚上值夜班,不回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