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五章 东南震动 (第2/3页)
由于红丸政变牵连甚广,人数众多,不好大肆杀戮,因此,除了首恶外,朱由校打算全部流放辽东,根据罪责轻重,进行长短不一的军屯后,再在辽东释放 ,成为这里的居民。这样的处置措施早就定下来了,只是一直没有施行。
而今辽东初定,正是需要 大量人口的时候,孙承宗的辽东总督短时间看来是去不掉的,如此一来,他自然也要为自己的政绩增添点光彩,这高达五六万的涉案人口就是一笔助力啊。
从皇帝身上看到希望的他,如今内心也是火热无比,对于内阁首辅的位置,他也何尝不是有着觊觎之心,尽管坊间传言,皇帝相中了他,他极有可能就是下一任首辅,但这不还不是么,只要一天没上位,就有变数,为此他自然要多做一些,增加自己的资本。
而今,辽东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让自己增加施政经验,增加人望。
对于增加施政经验这方面,朱由校也有这个心思,在怎么天才的人物,没有积累,也是无法获得太大的成就的。而这也是朱由校昨天下午交谈中才察觉到的,孙承宗的在基础方面,确实差了火候,毕竟没有外放过。
本来辽东总督这个职位只是暂时的,但在双方有意无意之下,就就这么落实了,现在辽东呆上两年,将自己的政策推行下去,然后培养好官员,等到这里出成绩后,自己就可以将之推行到整个天下了。
至于本来主政辽东的熊廷弼,却被两人有意无意的给忽略了,此时仍然是戴罪之身,准备 跟着皇帝回京,在发落。没办法,只能暂时委屈下他了,辽东百废待兴,诸事初定,只能有一个声音,在这里素有威望的他只能离去。
由于这次没了敌人,尽管是大队人马,但也很快就到了广宁,在刚刚抵达的那天晚上,一直在附近游弋的海军再次送来了一封战报。
贵州大土司,水西宣慰司安邦彦起兵叛乱,兵围贵州。
看到这封战报,尽管孙承宗、俞咨皋都十分的惊讶愤怒 ,但朱由校依然很淡定,奢安之乱么,两者齐聚才是正常。
淡定的将战报收起来,朱由校依然没有改变主意,这么快的回京师,他还是想在辽东坐镇一段时间,他记忆中,奢安之乱持续时间很长,有着内阁的主持,再乱也不会比历史上海糟糕,自己不用急着赶回去。
就算赶回去了,自己能做的也就这些,调集旧有的军队进剿平判,和历史上差不多。羽林军就三万人,自己还要以之为种子,搭建城防军和野战军呢,哪里有空派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啊。
这些想法,他没有说出来,仍是一脸从容的前行,看看辽东的风物,整个行程,像是旅游一样,当然,也的确是这样,不论是前世今生,朱由校都没来过东北,这次有机会怎么也要看看,不能老闷在京城里。
当然,名义上肯定不能这样说的,朱由校美其名曰观政,就是想看看孙承宗推行自己政策后的效果,以便进行调整。
许是看出了他这样的想法,孙承宗劝了一次后就再也没说了,只有俞咨皋一个人,放着好好的海军舰队不管,天天一个劲的在他身边念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