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章 江南 (第3/3页)
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这几个地方的统称。这里水利丰富,灌溉发达,底下的平民百姓也富裕。
百姓富裕,就有钱读书,读书人一多,科举竞争就激烈。江南历来都是科举的死亡之组,这里随便一个读书人,放到别的省中个秀才是妥妥的。
读书识字人一多,舆论就发达,也就更加的爱传小道消息和议论朝政。
李三才死前,从皇宫中带出来了一封遗旨和皇帝的亲笔遗嘱,随后他自己自杀于宅院之内,那两样东西却被一些出奔的人带到了江南。
东林党就是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党派,这里是他们的主场,这两样东西虽然隐秘不见,但上面的内容却传了开来。在某些人推波助澜之下,迅速的传开,甚至扩展到全天下。
南京,十里秦淮,一艘灯火辉煌,华丽灿烂的花船之上。几个江南士子正行着酒令,时不时的还与旁边的姑娘们调笑一二,好不风流快活。
终究是士子,酒令行完后,他们的话题不知不觉又转到科举上面。
“诸位可知今年科举之变化么?”一袭青衫,显得磊落阳光的张溥笑容满面的说道。他嘴角玩味,看着众人,等着他们发言。从京师礼部出发的快马已经出发,作为科举重地,江南早已尽知其变化,在做的都是读书种子,自然对这方面关心。
然而明知如此,张溥还是出声询问,显然其话语并没有这么简单,内里定然有深意。几个人眉头一皱,纷纷思索起来。
“我知道 ,我知道 。”然而年纪最幼的陈贞慧却没这么好的耐心,他一听问题就立刻 说道,“礼部发文,今年各府举人的名额会多好多,而且会试还会多开明经、明法、明算等好几个科目,而且明经科的考试内容还改了,天子重新划定了内容。”
“定生知道 的真多。”已经中了举人的夏允彝摸了摸陈贞慧的头,笑呵呵的说道。他的年纪大,又是众人中唯一的举人,行事自然随意。
“不要摸我头,我已经长大了,有字了,而且能参加科举了。”陈贞慧一把拍掉对方的手,有些气鼓鼓的说道。
他今年才十七岁,还没有中秀才,但他从小文采非凡,于士林中已是崭露头角,有了些许名声。但正因为他年纪幼小,个头有些矮,总有些大龄士子喜欢用一种摸儿子头的态度,摸他的脑袋,让他十分的厌烦。
“是是是!”夏允彝被打掉了手也不以为意,反而嘻嘻哈哈的说道,显然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
“好了好了,别闹了,彝仲你就别逗定生了,都是同道中人,留点面子。”杨廷枢调解了下,说了一句后,他又转向张溥问道,“乾度如此问,难道还听到了什么风声么?”
“是啊,别卖关子了,有什么就说出来。”张溥的同乡,和他共称为“娄东二张”的张采也感兴趣的问道。
他这个同乡交游广阔,说不定在哪里听到些秘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