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174章成熟了不少 (第2/3页)
!”梁晓素笑着说,“所以才想到了来找我――”
“呵呵――”杜秀青笑了笑,“这个动力很伟大啊!画眉镇的女干部都想着嫁出来,谁也不愿意在那儿呆一辈子,镇里的这些男青年,又不想找当地的农村女孩,因为谁都不愿意在那儿呆一辈子,所以,跳出来似乎是唯一的出路啊!”
“是啊,”梁晓素笑着说,“姐,你看他去哪儿比较合适?”
杜秀青在大脑里斟酌了一下,说:“既然他来找过你,就让他去锦河镇,直接弄个宣传员吧,先解决一个副科的级别,六年了,也可以给个级别了,锦河镇虽然不是城里,但是,这是除了进城之外最好的一个乡镇,一步步来,到时候他要是能做出成绩了,就再进一步考虑,你看着怎么样?”
“太好了,他指定高兴死了!”梁晓素高兴地说道,“能挪到锦河镇,还能解决副科级别,这是他做梦都想得到的吧?!”
“晓素,这些人事安排,我们先书记碰头会商议一下,然后就上常委会讨论,这个程序你知道的,”杜秀青看着她说,“所以,今天我先把你叫过来,就是我们先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你那儿有什么安排,我们先过一下――”
梁晓素点点头,知道杜秀青的意思了。
她还没有学会玩权术,在余河也没有太多的关系户,而且这半年在党校学习,基本没有搭理县委的事情,许多人似乎都忘了有她这个副书记吧?!
“除了这马致良,你还有其他的安排没有?”杜秀青看梁晓素这样,索性直接问道。
“没有了――”梁晓素笑着说。
“那好,我这儿的事情是比较多的,”杜秀青翻动本子,笑着说,“我们是姐妹,你一定会支持姐的,对吧?”
“那是当然――”梁晓素笑着说,“无条件支持――”
“呵呵,那好,一会儿就开个书记碰头会,你把这些名单在会议上和马致良一起提出来,”杜秀青给了她一个名单,梁晓素仔细看了看,基本上都是副科级的干部提拔,有乡镇的,也有县直机关的,她数了数,有十二个个!加上马致良,就是十三个了!这么多啊!
虽然心里很吃惊,但是,梁晓素还是笑着点了点头。
杜秀青这么做,自然是不想让其他人觉得她一把独揽了人事大权,可是,这一下子把十二个人的名单放到了她的名下,梁晓素心里还是有些沉甸甸的。因为她只提了马致良一个人啊!
“我把曾县长和徐文娟、伍俊找过来,我们五个人碰个头,把全局的盘子先定个调子,然后就上常委会,听听大家的意见――”杜秀青很高兴地说道。
说完,杜秀青是亲自打电话给曾磊和徐文娟的。
他们三人很快就过来了。
两位县委副书记,一个组织部长,一个纪委书记,再加上县委书记杜秀青,五个人关起门来,在杜秀青的小会议室里,研究余河明年换届的事情。
梁晓素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
杜秀青先让曾磊把他那边的格局说了说。
曾磊把政府口的需要挪动,调配的人员基本上都说了一遍,涉及到的人员很多,梁晓素在心里数了数,大概有二十多人!
杜秀青笑了笑,点点头,表示许可。
政府那块的人事,理应是曾磊说了算的,这点面子,杜秀青是全给曾磊了。
毕竟曾磊也是年轻派,而且到余河来是来镀金的,这一届过去了,他很快就会高升的!
杜秀青和曾磊之间的配合一直都是比较愉快的。
曾磊说完,杜秀青看了看梁晓素,意思是让梁晓素发言了。
梁晓素顿了顿,学着曾磊的口气说道:“这次换届,有大批的老干部要退下去,所以也给很多年轻人提供了上升的机会,从日常的工作表现来看,有这么些年轻的干部拟提拔上来――”梁晓素把十三个人的名单念了出来,马致良放到了最后。
伍俊是组织部长,他听到梁晓素一下子报了这么多副科级的名单,都惊呆了!
这梁晓素平时蔫儿不搭机的样子,话也不多,还在党校学习了半年,没想到这一回来就能提拔这么多的人起来!真是不一般啊!
他心里的那个小九九自然就觉得有些不爽了!这女人也太厉害了!真是有着别样的靠山就是不同啊!
伍俊这个组织部长得来也是相当的不容易,因为他在副部长的位置上干了将近七年的时间,总是在原地踏步踏,好不容易上来了,分到他手上的果果却还是很有限的啊!
梁晓素说完了,杜秀青点了点头,看了看伍俊。
伍俊也有他的小锅灶,不多,他只有三个名单要报奏。
这是组织部长的权力。
只是,他觉得自己这三个和梁晓素的那十三个,真他妈的差得太远了点!
最后是徐文娟,徐文娟作为纪检书记,本来是没有权力参与人事提拔安排的,但是组织上规定,所有提拔的人都必须经过纪检的审核,有任何违规违纪的**问题,或者是曾经的犯罪前科,那都是一票否决的!
所以,徐文娟必须参加书记碰头会,这自然也给了她一个机会。
出乎意料的是,徐文娟一个人都没有提。
最后总结发言的就是杜秀青了。
她的话一出,这几个人都只有惊呆的份了!
杜秀青看了看在座的每一位,开始说话了。
她说:“刚才曾县长,梁书记,伍部长都把各自所分管的部门内,明年拟调整和提拔的部分人员提出来了。总体来看,我们都是本着任人唯贤,从工作出发的角度来进行下个年度的人事安排。明年是换届年,我们通过这个契机,让更多有才华有能力的年轻人脱颖而出,力争做到干部年轻化,知识化,让我们的基层公务员队伍充满朝气,充满活力,更要充满战斗力。从刚才上报的这些名单来看呢,基本做到了这几点。在我们拟提拔的名单中,七零后和八零后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了主力部队,这是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年轻一代的晋升,能够让人看到希望。”
说到这儿,杜秀青停了下来,喝了一口水,然后看了看手上的名单,看着伍俊说:“伍部长,你把各个乡镇的党政一把手的情况说说――”
伍俊翻了翻了手上的资料,说道:“全县十五个乡镇,明年有五个乡镇的党委一把手到了退二线的年纪,分别是硫磺镇,黄麻镇,虹桥乡,春河镇,天水镇;另外,还有三个镇的政府一把手也到了退二线的年纪,分别是林西镇,官池镇,五里镇;另外县直机关也有一些到龄退二线的局长和副局长……”
伍俊如数家珍般把所有该退二线的人员名单都念了出来。
梁晓素在心里数了数,这涉及到的一把手就有二十三个!也就是说,一下子就空缺出来二十三个正科级的位置。
刚才他们报的都是副科级的名单,这回伍俊提的全部是正科级的职位。
这才是杜秀青要把控在手里的位置。
一般来说,县委书记对于副科级的干部基本上会放权给副书记和班子成员,保证常委们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一块责任田,这也是常委们最基本的权力。
但是,对于正科级的职位,县委书记是一定会抓在手里的。
上一任县委书记黄钟明很霸道,坊间说他把政府口的一把手都给通吃了,所以当时的县长蒋三发才那么恨他!
梁晓素不知道以前的事情,但是,现在自己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人事研究,她才知道这里面的程序和猫腻。
难怪杜秀青刚才要把副科级的那些名单让她提出来,当然,杜秀青也可以让伍俊提出来,意义似乎都是一样的。
但是,杜秀青和梁晓素关系最好,所以,她选择了让梁晓素来提,这样的话,伍俊心里可能对杜秀青的看法就是另外一种了,反而对梁晓素会有不同的理解。
杜秀青把政府口的几位人员安排让曾磊提出来,其余的则全部是她包揽了!
梁晓素第一次感觉了作为一个县委书记的权力是如此集中。
她也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动干部!
说的是现在的一把手,只要想敛财,那就是不断地换职位!
好单位的可以和差单位的进行交流,比如同样是正科级,信访办的主任就是最没人吊的鸟单位,像教育局财政局这样的单位,却是最受人亲睐的好地方!
信访办的主任不仅没有什么油水,而且还经常要受气挨骂,因为现在最难做的就是信访工作,老百姓动不动就直接到了县委大院,直接围堵了政府!信访办能怎么样?!
可是,看看教育局财政局这样的单位,一把手有专车,钱多得花不完,灰色收入更是地球人都知道!
同样是正科级,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杜秀青这次就把教育局的局长给挪了个位置,挪到了体委当主任,虽然是升了半级,可是,实际上的权力却是大大给削弱了!
梁晓素以前没有仔细想过这个事情,今天参加这个会议,她才真正明白了,动干部的真正意义!
当然,她更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从工作出发,任人唯贤的角度来进行调整和安排的!
第二天召开了常委会,基本上是按照昨天在书记碰头会确定的人事安排,大家似乎都没有什么意见。
这场浩大的人事工程,杜秀青做得是非常成功!
最后梁晓素统计了一下,这次换届,余河县总共提拔挪动了二百三十五名干部!
真是一次大换血啊!
杜秀青完成了她上任县委书记之后的一次全方位立体式人事大洗牌!
梁晓素真是没有看出来啊,杜秀青就是那么不动声色地把余河的盘子给换了!而且换得还皆大欢喜!
太有才了!
周三是走访慰问贫困户的日子。
一大早,县委常委们就来到了县委大院集中,范明鑫作为余河县的慈善企业家代表,和常委们一起去走访慰问贫困户。
范明鑫带来了用他们公司的信封包装好的慰问金,还带来了很多过年的礼品。
民政局局长王海涛也早早就来到了县委大院,整个行程,都是他安排好的,物资也都已经装备好了,放在车上,就等着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发,兵分几路,否则这一天是走不完的。
范明鑫被安排在和杜秀青,梁晓素这一组,他们三个人慰问的是春河镇,画眉镇和临溪镇,这三个镇的贫困户最多,也是最远的山区镇。
因为这一组有范明鑫,还有杜秀青,所以县里最好的记者和设备都跟着这一组了。
车子开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了春河镇。
春河镇是一个地势很低洼的镇,属于余河的下游,每年的汛期,这里就是洪水泛滥的地方,老百姓基本上都被洪水淹得有些麻木了,三年两灾,早稻基本绝收。
所以这里能走出去的人,基本上都走出去了,走不出去的,就是一些贫困户和特困户了!
梁晓素来过这儿,在团县委工作的时候,她就来过这儿。
说到这个地方,还有她不为人知的一个故事。
当年在团县委的时候,杜秀青曾经发起过资助贫困儿童的活动,号召很多人捐款捐物,为此还成立了一个资助贫困儿童的专项基金,到现在,这个基金都还在资助一些孩子,实现他们的读书梦。
就是那一年,梁晓素也资助了一对姐弟上学,这两个孩子就是春河镇的。
只是,这个事情,梁晓素谁也没说,她是默默资助,每年到开学的时候,她就会给这一对姐弟俩寄来学费和一些学习用品。
梁晓素后来利用双休日,一个人来过春河镇看望这两个孩子。
这是一对非常懂事的孩子,因为父亲生病,母亲残疾,整个家庭摇摇欲坠!按照家里的情况,这一对姐弟只有辍学!可是,这两个孩子很懂事儿,很爱学习,而且成绩优异!
当初梁晓素听说了他们的情况后,决定自己单独资助这一对姐弟,直到他们大学毕业!
两个孩子因为她而得以继续上学,现在已经进入高中读书了,明年就可以参加高考了!
走进这个邹家村的时候,梁晓素在心里祈祷,最好不要碰到那两个孩子!或者说,那两个孩子正好有事儿不在家!
可是,事情却总是那么凑巧――
他们走访的第四家,就是那对姐弟俩的家!
春河镇的领导在前面带路,越往前走,梁晓素心里就有些紧张了!
这条路虽然只来过一次,但是,她脑海中的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