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马过隙(一) (第2/3页)
了方便清国的皇室去东北索要人参貂皮和祭拜祖先,其余的作用,大约是一点都没有的。”文章的最后非常容易得挑起中国人的怒气,“不重视人民的要求,只顾及自己的享乐,大肆发展军备,这样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远远不能和我们尊敬的天皇之国相提并论。”
文章被人传回到了国内,别人不说,恭亲王就是第一个大发雷霆,觉得在洋人面前丢了份子,若论秉政是否如意,权柄是否盛大,现在的恭亲王大约是国朝历史上仅次于多尔衮的执政亲王了,旧年的“乙亥之变”不仅给太后再次垂帘扫清了道路,也给恭亲王的再次议政王之路,减少了非议和掣肘。他立刻命令交通部和工部,还有户部,在三年之内,一定要将北京城修缮完好,各处要达到圆明园外种树和修建洋灰道路的标准,若是做不到,不然各部首脑立刻自动辞职。光绪五年恰好又是皇帝的十岁圣寿,虽然不过才十岁,也不宜大肆操办,但是内务府还是借着这个由头,把四九城各处的道观、寺庙牌坊等进行了修缮,把有些无主的废地,荒地进行了改建,做成了景致就还算不错的公园等,不过也被清流抨击是“浪费公孥,假大空政绩之事。”所幸是内务府弄的,花的是内库,和国库无关,也没人理会这些苍蝇。
有识之士倒是颇为认同,一来是不少人在改造工程之中做工,有了出息,二来么,顺天府招收了许多打扫卫生的差人,维持道路秩序的衙役,还成立了一个建设署,把西洋留学回来的学建筑的人一股脑儿的都收罗起来,这些人中西贯通,用西洋的法式,中国的样式来建房子建桥梁,十分美观坚固,一时之间各地又纷纷效仿,留洋回来的建筑师们供不应求,除了一些人会进工部和交通部当差之外,在外头的薪水,大约已经在一千多银元一年的水准之上了,还有提成。
如此整治了几年,果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