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 正式编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八章 正式编制 (第2/3页)

!”

    陈立夫皱眉问道:“今年年底?你作此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李若风道:“自民国成立,国内军阀势力割据,战乱不休,去年中原大战,虽然国民政府最终取胜,但无论中央军,西北军,晋绥军,桂军都因此战而元气大伤,我**力,国力遭受严重创伤,没有五到十年时间,很难恢复元气。日本人早有图谋,对此种天赐良机,他们断然不会错过,他们决不会留时间给国民政府来统一中国整治民生国力,建设工业体系。”

    陈诚默然地点头,表情十分凝重,“忠国,你觉得一旦战争暴力,我们能打赢日本吗?”

    “打不赢也要打!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李若风想也不想便用上了后世蒋方震《国防论》中的论调,“日本是个资源稀少的岛国,人口也比中国少得多,尽管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和现代化的军队,但其战争潜力依然非常有限。我们不怕它鲸吞,就怕它蚕食。以空间,换时间,只要不断地消灭其有生力量,最终于胜利,必属于中国。然而,战争的前期,我们会十分艰苦。我之所以会谋取西北,因为我断定,战争前期,东北军肯定守不住东北三省,而蒋总统基于国内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他不会愿意跟日本全面开战,东北沦陷,已成必然。”

    说到最后,李若风无力地低下头,神情显得万分沮丧。

    李若风对蒋介石心思想揣测,让陈立夫极感震惊。

    陈立夫这两年来没少跟蒋介石谈中日之间的话题,中原大战后,日本人在东北的活动更加频繁,为此,他也多次向老蒋提出必须加强东北的控制。但是,老蒋一句“攘外必先安内”就把陈立夫所有的问题全回答了。

    李若风有如此敏锐的大局观,这让陈立夫更为看重,下定决心必须要将这个年轻有为的将领打下他陈系的烙印。

    陈立夫是这个心思,陈诚也同样是此想法。

    有了他二人的力挺,李若风无疑成为此次“甘肃事变”最大的受益者。

    对于能有一支不属“甘、河、回、马”势力的武装钉在甘青宁腹部,蒋介石当然乐于得见,在陈立夫、陈诚把甘州的局面用电报向蒋介石汇报后,蒋介石为了分化西北势力,大笔一挥,同意了马仲英原来提交的设立河西行省的报告,但却把河西行省省主席一职授给了李若风,同时还给了李若风国民革命军中央陆军新编38、3两个师的番号编制,并任命李若风为河西保安总司令,负责凉州、金昌、甘州、肃州四州防务,授中将衔。

    至于这两个师的人员任命,让李若风拟份名单交由陈立夫带回来备案就行了。

    新编第38、3师两个番号,对老蒋而言是无心之举,但李若风到手后心中可谓乐翻了天。

    这两个师,他将来肯定要扩编成两个军,38军和3军对熟悉现代中国解放军陆军编制的人而言,这两个番号意味万岁军,常胜军,李若风哪能不偷着乐呢。

    (历史上,马仲英第一次入疆得胜返回酒泉后,马步芳考虑到马仲英毕竟是亲戚,经过他的运作,南京政府给了马仲英中央陆军新编第36师的编制,指定酒泉、金塔、鼎新、玉门、安西、敦煌六县为其防区。)

    而对于马仲英,老蒋没作任何安排。此中用心,可谓相当险恶。

    老蒋的这种安排,既在李若风的意料中,又在意料之外。

    李若风知道老蒋肯定会采取分化手段,但没想到马仲英居然让老蒋一贬到底。由此看来,老蒋对于跟赤化沾边的不听话将领,是绝不留情的。

    对马仲英的军事才能和个人人格魅力,李若风还是比较看好的,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