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谋取甘州 (第2/3页)
丰、瓜果飘香。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传颂。
对这座历史名城,李若风之前的印像仅止于前世所知的张掖葡萄酒和山丹军马场。而现在,对张掖了解越深,越加强了李若风鸠占鹊巢的决心。
李若风已决定将这个重镇建设成为将来兵进中原来前进基地。
只要把张掖拿下,李氏家族就可以获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盘。
不过,李若风知道,青海的马步芳肯定不会让马仲英顺利地在甘、肃二州建省割据。马步芳的野心极大,虽其大本营在青海,但对河西走廊这块宝地虎视眈眈,视为禁脔。
加上马步芳跟马仲英虽是同宗,但二人一直交恶,马仲英也是因此而将原名马步英改成仲英的。可以说,他二人是死对头。
而这个时候,在兰州主政的国府官员向南京举报,马仲英割据河西,企图另立中央。
西宁方面,更是公开指责马仲英已经被“赤化”,西北的各大报纸,包括天津《益世报》都登出了马仲英“赤化”的消息和文章。
正是在这个政治舆论把马仲英推到风口浪尖的时候,李若风带着人马悄然进驻张掖。
马仲英招拢旧部,从凉州一路奔向甘州的时候,孙震和庄宇已经带着三百多人混入马仲英的“革命队伍”。
马仲英大张旗鼓招兵买马,孙震和庄宇迅速发出集结令。
等马仲英反应过来觉得不对劲,孙震和庄宇辖下的全部人马已经在甘州完成集结。
马仲英感到尾大难掉的时候,甘州已经被孙震完全控制住。
面对这个局面,马仲英当时就头大了。因为他现在手中的全部兵力,加起来才不到五千人,且还不是人手有枪,重武器更是缺乏。而孙震现在控制的甘青宁联军第三团,则二万四千多人,装备精良,迫击炮,步兵炮,野炮全都配备,也不知他们通过什么渠道弄来了。
对于孙震有如此大家本事,马仲英也里还真有点佩服。
打,肯定打不过,况且孙震在名义上还是归他指挥,打的旗号也是甘青宁联军。再说话,孙震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拉出三四个师装备精良好队伍,肯定有某个隐藏的势力支持。现在还看不清究竟是何方神圣也对河西走廊惦记上了,也不知这个隐藏的势力是否还有后手。
无奈之下,马仲英只得退守肃州,将甘州让给孙震,让其成为拱卫河西行省的桥头堡。因为他知道,马步芳这头狼早晚都得对河西走廊出招。
兵不刃血拿下张掖,还委实有点出乎李若风的意料。与此同时,他心中也不由对马仲英暗暗提高警觉。
能如此取舍,看来马仲英也不是省油之灯。
综合从李承啸那收集到的关于马仲英的情报,李若风得出去个结论,这个马仲英,不能跟这个时候的西北五马相提并论,的确堪称大才!
甘青宁联军总司令部目前下设军需、军法、政训、参谋、军械、军医、秘书、副官八大处,并设立直属教导连。聘请甘州第五中学校长黄文忠为司令部幕僚,每遇大事,都请黄文忠参谋策划,规定不准私征粮草,不准乱拉壮丁。同时委任甘州七县、肃州四县县长和甘州各局局长,组成了以他为首的州、县两级政府。这些措施,颇得甘州百姓好评。
马仲英主政不久,马上邀请张雅韶、吴应祺、韩缙、张立平等人共谋大举。
这此人到甘州后,马仲英成立了政治委员会,自任主任委员,张雅韶、吴应祺为委员。任命吴应祺为总部参谋长,张雅韶为秘书长,拜自立为参谋处长,大学生黄钧为政治部主任,姚治平为办公厅主任。又成立了军事训练学校,自兼校长,吴应祺兼军事教导主任,张雅韶兼政治主任。
河西的天空,一时间晴朗无云。
许多被蒋介石国民党迫害的进步人士和**员,如葛霁云、蔡雪村等先后投奔。这些人提倡新风,惩治恶习。他们发传单,打通电,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思想,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短短数月,东起山丹西至安西,沉闷闭塞的广大地区,出现了一番新的气象。
马仲英显然不想这个局面被他自己起内哄而破坏,所以,他选择退让。因为他看得出孙震他们这批人与他有很多共同之处,他们不拉丁,不扰民,纪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