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 第二百四十一回 巧言以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卷一 第二百四十一回 巧言以对 (第2/3页)

起来快想起来!”

    这回换到曹操无语,心说这家伙怎么这样?说他是在故弄玄虚吧,可怎么看怎么不像,应该是确实有什么话要说的,临时却给忘了。再望望6仁那急得要命的神情,曹操不禁哑然失笑道:“义浩莫急,静下心来慢慢的想便是……不如这样,你我且在草坪上少坐,先闲聊上几句,或许聊着聊着你就突然想起来了。其实这种事,孤也常常会遇上。”

    6仁含糊的应了一声,跟着曹操在帐外的草席上跪坐下来。有从人送上给二人茶水早点,6仁却没有吃,而是还在那里拼命的抓头苦想。曹操见状知道不能追问得太凶,不然只怕越追问6仁越想不起来,于是眼珠转了几下便决定先扯开话题,于是便举杯笑道:“义浩,先前你说孤不可久守于此间,那此间缘由可否说来听听?”

    “哦,是这样的。”6仁也就先甩开了刚才想说却想不起来的话,略一沉思便应道:“主要的问题还是袁本初的军力太盛。毕竟今日的袁本初虎据四州之地,地广民多。明公知我常有派出商队去各处行商取利,故此各处的消息也比较灵通。据我派出的6、糜两氏子弟打探回来的消息,单是冀州一地,若按籍调便可得兵三十余万众,若再加上青、并、幽三州,其兵力就会让人想想都为之心寒。反观明公,时至今日所能集中到官渡的兵力基本上已经全数在此,其他各处的兵力又因为各自要镇守要地而不可轻动……简单点说吧,明公或许耗得起钱粮但耗不起人。袁本初的兵源可以从后方源源不断的调来官渡,但明公后方还有多少军兵可调?6仁不才,得明公信任,与荀文若一同打理民政,所以可能在政事上比明公还清楚一些。我只能告诉明公,再调的话,明公的根基之地可就再无兵源了。像这次运粮来官渡,调集的民夫可都已经是老弱之众了。此外……”

    稍稍的顿了顿,6仁又接着道:“江东孙策阴有袭许之心,天幸自灭。今其弟孙权继任,与明公交好而使明公暂无忧虑者,实是因孙策之死使江东局势不安,孙权要极力安内之故。江东如今虽不必忧虑,但荆襄刘表明公却不可不防。说是说刘表乃清谈坐客、胸无远志,但如果他某天真的被一能言之人给说动的话……”

    曹操微闭双目,抚须沉思了一会儿便轻轻点头道:“义浩言之有理!其实这些事孤心中又岂能不知?只是义浩你也知道,孤于官渡的军力不足三万,本初却有十五万之众,五倍于孤矣!当此强敌……你方才不也说了吗?孤能做到扼守官渡而不失,且能与本初打了个势均力敌已属不易。孤如今暂且死守官渡,令本初军不得进,从而静待时机一举破袁。而在此之前,孤若不谨慎用兵、小心从事,一但有何行差踏错,孤必然一败涂地矣!”

    “静待时机?”这个词汇令6仁忽然省悟过来,自嘲中自拍了几下脑门,随即正色道:“刚才我想说的话我想起来了!明公死守官渡静待战机之事,其实我已经猜到了。我只是想告诉明公,战机固然是要静待其出现,但在不能等的情况下,应该尝试着自己去创造战机,争取到战场上的主动权。若一意固守,则先机在袁,明公就太被动了。”

    “创造战机?”这个词汇对曹操来说还有点新鲜,不过却很好理解。轻轻的点了点头再稍稍的笑了笑,曹操便问道:“那依义浩之见,这战机应当如何去创造?”

    6仁此刻不知道有多么的想直截了当的告诉曹操说去乌巢烧粮,但之前曹操那平淡的反应,使6仁隐约觉得绝对不能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曹操心性多疑,自己若是直接说出来的话似乎又缺少了一些可以令曹操信服的先题条件……在原有的历史上,曹操采纳许攸的建议去乌巢烧粮,其实带着一种生死豪赌的味道。当时的曹操兵力已不多,粮草又只剩一个月,再不想办法改变局势就只能是死路一条。既然都是死,那就不如痛痛快快的去豪赌一把,赌输了反正也是死,但赌赢了则能够来个彻底的咸鱼翻身,所以当时的曹操可以说没有丝毫的犹豫就赌了。但现在的情况却是有足够的粮草让曹操支撑下去,也就是说曹操还没有到那种非赌不可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的心态会与原有的历史不同也该是件比较正常的事。正是因为这样,6仁刚才说兵源不足,其实是6仁事先就有考虑到这些,因而在准备说词的时候有从另一个方面想让曹操进入那觉得必须豪赌一场的状态。而此刻,6仁诂计自己得绕着弯的把话说出来才行。

    于是6仁低下头再用心的回想了一下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说词,然后才抬起头来向曹操道:“当初我学艺时师傅曾对我说过这样的话。说天地万物,都有着其最为致命的一点,而巧的是天地万物的最强之处往往也正是其最弱之处。比如说人身上的骨胳,最硬的当属颅骨,但最受不得伤的却正是头骨所保护的颅脑……”

    曹操一听就乐了:“义浩,你这是什么比喻?不过仔细一想,却似乎十分在理。不过提前令师嘛……孤料想,令师定然是一位世外高人,若孤今生能得一见则当为幸事。罢了,先不提这些。义浩说出这番话来,那你觉得本初的最强之处何在?”

    6仁道:“人多军盛,这便是袁本初的最强之处。因此我就在想,与此最强之处相呼应的最弱之处是什么。我先是想过人多则心杂,应该便于离间……”

    曹操接上话道:“此非弱处。人多固然心杂,然以本初声望,完全可以把这些杂心弹压下去。况且兵法有云,欲行间必先以利而诱之,令欲间之人心生取利之念方能成事。而本初势强,孤势弱,并无可诱人之利。说得再难听些,本初对孤麾下之人行间还差不多。”

    6仁呵呵的笑了笑,接着刚才的话道:“我也有这么想。后来想来想去,我忽然想起了当初我方投明公时生的一些事。记得那时明公方与吕布交兵,后来是一场蝗灾令明公与吕布各自罢兵……”

    话虽未说完,曹操却已经猛然醒悟了过来:“义浩言下之意是……粮草?”

    6仁点头道:“不错,这便是袁本初最强之处的最弱之处。十五万人马粮草日耗极大,若能一举烧毁袁本初屯积下的粮草,就算明公一战力尽而不能再趁势出击,十五万人马所需要的粮草也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够转运齐备的。大军无粮则军心必乱,乱则生变,变则明公有机可乘。”

    曹操闻言紧皱起了双眉,站起身来又反背起了双手,鞋也不穿的就在座席这里来来回回的踱起了圈。而6仁一望见曹操这样心中哑然,心说行啊,曹操的“跣足出迎”到底还是冒出来了,只是没想到会是这样冒出来的而已。

    再看曹操来来回回的踱了好一阵,忽然扭头向6仁道:“义浩,断彼粮道之策孤并不是没有想过,但孤素知本初,他亦是熟识兵法之人,岂能不以重兵护粮?孤军少,多派兵则官渡不保,少派兵则不足用。故此断粮一策孤未能取用……”

    6仁心说总算把话完完全全的引到我的准备好的思路上来了!于是6仁不紧不慢的笑道:“明公可还记得大军临之日,荀文若是如何笑骂孔文举的吗?”

    曹操道:“当然记得。”

    “那头一句荀文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