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 第二百零四回 置事“势”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卷一 第二百零四回 置事“势”中 (第2/3页)

三弟6信,表字子真,年十五,任萌县县丞已有年余。此二子虽为6仁收养之人且出身贫寒,兼之年少,然一文一武,皆为可造之才也。如今分署萌县诸事以增其历练,相信日后可堪大用。”

    曹操点了点头:“若事有不济,便可令此二子分领义浩食邑,似如此到也颇趁孤意,就权且这般吧。唉……孤忽闻将失一贤才,心中颇有些郁结,此刻已无心议事矣。诸公且散,明日再来府中议事。”

    既然曹操了话,厅中这几号人也就各自施礼而退。不过在各人礼罢之时,曹操有意无意的瞥了程昱一眼。而程昱心中会意,故意走慢了几步,出厅之后又推说内急,就这样在与二荀、郭嘉分开之后又转回了曹操的面前。曹操见程昱去而复还便微微点头,人尚未及开言,程昱便先曹操一步开口道:“主公心中所虑之事,昱已略知一二。且容昱试言之……主公可是在为义浩离去一事而忧心?”

    曹操的双眼此刻眯得只剩下了一条缝,但在这细细的眼缝之中却时不时的会有精光闪过:“仲德深知吾心也!”

    程昱道:“主公,昱以为,这6仁切不可容其离去!”

    曹操看似随意的笑了笑道:“仲德何出此言?彼自出仕以来,孤便深知其人无为官之意,今已数载,他为孤立下了不少功绩,如今意欲功成身退,孤又岂会横加阻拦?只是甚感可惜而已。”

    程昱的年纪其实比曹操还大些,脾气又是属于茅坑里的石头的那一类型,因此说话非常的直:“主公又何必自欺?其实在昱看来,主公早就已经深知6仁此人切不可放任其离去,只是不愿伤及奉孝等人之心,适才才不得不如此造作的吧?”

    曹操闻言没有回话,只是紧皱起了双眉,曲指轻轻的敲起了桌案。

    程昱接着道:“恕昱直言,主公一向爱才如命,而这6义浩又数有功绩,主公心中难免会有容忍之意;奉孝、文若、公达三人素与6仁交厚,今见6仁已生去意,以小义而为,自然会有助其离去之心而失之计较,故此主公与奉孝诸人对6仁之事大有当局者迷之姿。但昱则不同,昱久在鄄城,且并未与6仁有甚过从,故此能得旁观者清之态。”

    曹操依旧在轻轻的敲击着桌面,但双眼已经闭了起来:“仲德不妨细说一二,这6仁为何切不可放任其离去?”

    程昱道:“就大势而论,主公与袁绍之战已是在所难免,只不过两家都时机示至,亦欠缺出师之名而已,似如此便可谓之曰‘牵一而动全身’之势。而以主公与袁绍今日之势,此战乃是关乎天下大势之战也,谁能胜便为天下之霸主。只是主公之势远不及袁绍,主公今之所以能与袁绍抗衡者,乃能抱信守义,聚众一心而拒强敌之故也,故此能有与袁绍一战之力。

    “主公既然是仰仗群下一心以抗袁绍,而6仁在这个时候却突然离去……主公,今时今日的6义浩已不是当初那个街头乞食的无名之辈,以他今时今日的名望,他若一去势必朝野震动,不明就里者只怕会令人误认为是看出主公有败亡之势,因而先行舍主公而去另谋生路。就算是暗知隐情者多半也会心生疑虑。真若如此,主公聚众一心之势便有土崩瓦解之危,介时只怕大事去矣!”简单点说,就是6仁这个已经有了很高的声望的人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要是“临阵脱逃”,很容易会引起大规模的连锁反应。

    曹操神情一凛,用力点头道:“仲德之言甚是!”

    程昱接着道:“其实,若6仁真的是出海去寻师延寿,或许消息传回许都也不会有甚大事。但如果他是借此为由先离许都,再改投袁氏……”

    曹操笑道:“孤素知本初,他绝非能用6仁之人。且6仁素轻袁绍,绝无相投之可能。”

    程昱道:“主公会这么想,但他人却不会如此设想。再者,袁绍虽非能用6仁之人,但袁绍用人专收名望,以6仁今日之名望,袁绍岂能无意乎?”

    曹操倒吸了口凉气,忽然想起来了在攻打徐州的时候,荀彧截下来的那封袁绍招揽6仁的信。事情就是这样,马上袁尚就要来许昌,搞不好袁尚就会按袁绍的意思,刻意的去接近6仁,那谁都会看出袁绍有招揽6仁的意思。那之后6仁要是一走,想不被人误认为是6仁暗中会去投奔袁绍都很难。而许昌这里暗中和袁绍勾勾搭搭的人很多,曹操又会不清楚?6仁要是来那么一下,那这连锁反应真的会没办法避免了。而到这个时候,如果说之前曹操对6仁要走的事还有那么点心软的话,现在得到了程昱的补足分析,曹操已经是下定了决心了。曹操那是什么人?爱才如命是不假,但曹操真正想要的是天下!6仁真和天下比起来的话,6仁算根毛啊?曹操会舍不得除掉你一个小小的6仁?

    偏赶上这个时候程昱还要在火上再浇点油:“除此之外,昱对6仁尚有几分疑虑。彼虽曾用奇术助阵攻破下邳,事后自言折寿一纪,又言其寿本难满四十,今当作离许好寻师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