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二百零二回 陆府无间? (第2/3页)
型的大丈夫能屈能伸,对该忍让的、该退步的事就绝对不会强争下去,不然的话又哪里能在历史上拖得诸葛亮几乎是半点办法都没有?在那个时代,身为堂堂七尺男儿却能“笑纳女装”你以为是谁都能做到的啊?这种羞辱可不比韩信的“跨下之辱”差!
张春华扬了扬眉头,神情间仍带着几分不满,但比起刚才已经缓和了许多:“你真的肯向我大礼赔罪?”
司马懿又笑了笑,二话不说便向张春华恭恭敬敬的一揖到地,和声细气的道:“贤妻请恕为夫过失之罪――”
“……”
张春华默然了一阵,而司马懿见张春华没有出声,竟然保持着大礼的姿势没有直回身来。你说张春华和司马懿斗气,真正为的不就是司马懿认认真真的向她赔礼道歉、服个软吗?现在见司马懿如此大礼,张春华终于出了这口胸中恶气,神情终于彻底的温和了下来,亦欠身向司马懿一礼道:“夫君请起!如此大礼,妾身担当不起。”
司马懿闻言,知道张春华已经消了气,于是直回身来道:“夫人既已意解,那就作与为夫还家去吧?至于6仆射那里,差人知会一声也就是了,待回到家中,为夫会差人送上厚礼,算是答谢一下6仆射的收留之恩便是。”
张春华望住司马懿,忽然问道:“夫君,且容妾身问询一句,夫君才学出众,且已及是及冠之年,可有想过出仕为官之事?”
司马懿微微一怔:“你问这个作甚?”
“妾身知道此事并非妾身可过问之事,但还是请夫君先回答妾身。”
司马懿皱起了眉头道:“既然夫人想知道,那为夫明告于夫人便是。当今之乱世,正是建功立业、名留青史之时,为夫又岂能不想干一番事业出来?只是……以现在的时局,根本就不是为夫出仕之时。”
张春华追问道:“此话怎讲?”
司马懿道:“曹、袁两氏大战将至而局势不明,所以这仕是不能乱出的。此话夫人可能还听不明白,且容为夫细说。如今的中原之势正是曹、袁两家争雄之时。而在此两家之中,袁绍虎据河北已有多年,兵多粮广、声势浩大,倘若袁绍挟势南下,诚难有人能与之争锋。但是这只是明面上的东西,曹操势虽远不如袁绍,但兵精而锐,将勇而智,政贤而明,这些都是袁绍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曹操势虽不及袁绍,但绝非没有与袁绍决战之力。因此在为夫看来,曹、袁两家之争的胜负乃是五五之分。而我司马氏所居的河内正是在此两家之间,若是在此两家没有争出个高下之前就急于出仕,万一所投之人败绩则宗族必生大祸。所以为夫现在并不能急于出仕,而是要静观其变再作打算。”(ps一下,河内郡在洛阳北部,与官渡、黎阳这两处曹、袁之争的主战场之间只隔了一个朝歌)
张春华轻轻点头道:“原来夫君早有打算,那么是不是在曹、袁两家一家局势渐明之际,便是夫君出仕之时?”
“正是如此。”
张春华道:“那依夫君之见,是不是还有许多豪族大姓也都怀着与夫君相同的意愿?只待局势渐明便择主而侍?”
司马懿点头。
张春华道:“此虽为稳妥之计,但真到那时必然是四方才俊倍出之时,以夫君胸中之才,又真的能从诸多才俊中脱颖而出乎?”
“这个嘛……”司马懿有些卡壳,但张春华说的是事实。你司马懿现在才不过是个二十岁刚出头的毛头小子,名望又没多高,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少了点竞争力。
张春华看出了司马懿的难色,轻叹道:“仲达,其实我胸中的怨气早就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不然只凭你方才一礼又岂能平复得了我胸中怨气?在6仆射府中的这大半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你可知道,真论风流浪荡,你若是和6仆射比一比的话实在是不值一提,但是6仆射一家始终都和睦恩爱、欢笑终日,不似你我只因一些琐事便闹得如此这般。每逢夜深人静之时,我便会去仔细的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如此,到现在我也已经想通多时。”
司马懿再楞,不知道张春华忽然提起这个是什么意思。
张春华接着道:“仲达,你我闹到现在这样,我固然有犯嫉之过,但你也有不以我为念之失。在这一点上,我不如蔡琰、婉儿、王秀……王秀便是昔日貂婵。而你也不如6仆射对家人都真心关爱,从不顾此失彼。古语说家和万事兴,6仆射能从一介乞食之民而成为今日的朝堂重臣,这齐家之能便已远胜于你。”
“哦……”司马懿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张春华又道:“仲尼曾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妾身今日既已知错,便当尽力而改以助夫君成事,亦希望夫君能知己之过,择善而行。”
“夫人良言,为夫自当谨记于心。请夫人随为夫回家去吧。”
张春华摆了摆手道:“不,正因为妾身已知已过,又知夫君胸有大志,所以在这个时候请夫君暂恕妾身不能随夫君归家。”
司马懿愕然道:“为何?难道说夫人你对6……”自知失言,赶紧住嘴。其实自己的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